炎宗 作品

第493章 胖子吃癟

 清三代瓷器,虎園博物館有一千多件!一點也不誇張!

 後世很多藏家以擁有一件清三代官窯器為榮,可事實上,清三代瓷器的存世量非常大,幾萬件總是有的。呵呵,後世的博物館中,哪一類瓷器最多?毫無疑問,就是清三代瓷器!

 景德鎮地方誌,有記錄統計,康熙到乾隆的這一百三十多年中,官窯窯口出產將近四百萬件套瓷器,取百分之一的傳承率,那也是四萬件套!

 你認為它珍貴,是因為你的圈子接觸層次不足,一件清三代瓷器就足以讓你以為它很貴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炒作——價格總是與稀缺性有著直接關係,導致很多人認為清三代瓷器很少。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視界”,盧燦才很開心地欣賞許佳聞的吃癟,並且實時地落井下石,低聲輕笑,“我不是提醒過你,這女人是十三行伍家的後人嗎?不差錢的主!”

 許佳聞翻了個白眼,你不就是提了一句十三行伍家嗎?啥時間說了“不差錢”?!

 伍佳恩簽了張花旗信用支票,喜笑顏開地接受其他買家的祝賀。

 許佳聞短暫失落後,恢復男人風度,也上去祝賀一句,不過,轉身之後,又緊鎖眉頭,在盧燦肩膀上狠狠來一拳,以示不爽。

 這件雍正官窯器,120萬港紙很貴嗎?

 其實也不算貴。

 這麼說,是不是和前文提到的“八十八萬價格不低”相矛盾?

 一點也不!這就是古董行業的特性!

 這件瓷器囤個三五年,以香江的行情,上漲到三五百萬港紙,未必不可能!如果能囤三十年,漲二十倍,妥妥的。恰恰,維德拍賣也有自身囤貨業務體系!

 如果不想囤貨,維德拍賣也有辦法將它的拍賣價炒起來,怎麼說,它也是雍正宮廷禮器瓷,有足夠的噱頭吸引買手加註!

 盧燦伸手在許佳聞肩膀上按了按,示意他稍安勿躁,這才剛開始!

 第一件物品順利出貨,陳率舜很快又從庫房中搬出一件……不對,是一對瓷器。

 這是一對紫地粉彩龍紋夔耳瓶,器型要比剛才那件更大,釉色更華麗……

 額,其實說兩樣瓷器,各有風格更合適。

 上一件窯變釉弦紋瓶有著雍正素雅,這一對就是典型的乾隆繁華。

 瓶撇口,長頸,圓腹,圈足;外壁紫釉為地;腹部飾四團龍紋,各團紋正中為寶相花,兩側一對龍紋,外襯蝙蝠花葉紋。肩上一週如意雲紋;頸上飾戟掛如意磬、寶相花,兩側置綠彩夔龍耳;描金口,口沿外環飾如意雲紋,近底處一週蓮瓣紋,足牆飾卷草紋。

 瓶上龍紋形象獨特,接近鳳紋,有龍鳳合一的趨勢,俗稱“夔鳳紋”。

 瓶身紫地,配合雙夔耳,加上各式吉祥圖案,寓意“吉慶”、“福壽連綿”。

 單件已經很是難得,成對者更為珍罕!

 所以,這對粉彩龍紋夔耳瓶,價值可不低!

 連盧燦都有些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