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877章 宋詞尾聲

 趕緊加快腳步,超過前面的西蒙斯,站在玻璃框前,仰頭細看。

 這首詩名叫《秋暖》,出自於南宋文學家張鎡之手。

 張鎡此人在後世不為人知,他是宋南渡名將張俊的曾孫。

 至於張俊,他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他更為人所知的是參與岳飛的“風波亭”一案。所以,張俊在演義小說中,口碑很差,其實,此人領兵打仗相當有一套,當時他所率領的部隊,人稱“張家軍”,與“岳家軍”並立。

 張鎡是張俊的後人,也是張家由武將轉為文臣的關鍵人物。

 著作頗豐,現存《仕學規範》四十卷,《南湖集》十卷,《玉照堂詞》一卷,《玉照堂梅品》一卷,《四並集》(又稱《賞心樂事》)一卷,《桂隱百課》一卷等。

 虎園博物館收有臨安尹家坊刻刻印的一套宋版《玉照堂詞》,應該是張鎡後人所出,九品相,為古籍善本的鎮館之寶之一。

 至於眼前這幅字是誰所寫……盧燦很快找到題款“樂笑”!

 原來是“半笑半哭不老翁”張炎所寫。

 張炎是張鎡的曾孫,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最後一位詞人。

 之所以有“半笑半哭不老翁”的稱號,與他的自身經歷有很大關係——張炎前半生富貴無憂,生活極為愜意,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覆滅,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砍成幾塊),家財被抄沒。此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遊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因此,後人說他前半生在笑,後半生在哭,偏偏他還能活到七十有六的高齡,故而有“半笑半哭不老翁”之稱。

 值得注意的是,張炎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

 一般選宋詞的書,選到最後,就得選張炎,講到最後,也得講張炎。

 可以說,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後的一個音節,是最後的一聲歌唱。由於他的詞寄託了鄉國衰亡之痛,極為蒼涼,所以也可以說,他的聲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

 張炎書寫曾祖父的詩句,當然沒問題。

 “嗨,這幅作品怎麼樣?我父親生前非常喜歡,尤其喜歡這種纖細有力的字體,經常一個人站在這幅作品面前獨自欣賞,只是……他不太懂其中意思,我也不太懂。”西蒙斯伸手拍拍盧燦胳膊,笑著指指這幅字幅,“維文,能說說這幅字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