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163章 真有發現

    宗越端起茶盅,搖搖頭,“我沒什麼意思,就是覺得有點奇怪。”

    話雖如此,可嘴角怎麼也掩飾不住興奮的笑意。

    沒錯,冷暖洞巖壁上的“夔龍紋”,是他二進神農架的最大驚喜。

    墨家只是衰敗,並不是衰亡。

    與盧燦這位墨家“門外漢”不同,宗越是墨家嫡傳弟子,準確說,他應該算得上新一代墨門鉅子!當然,這個稱呼早已經成為歷史——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中國的史書中就沒有“鉅子”稱呼。

    他比盧燦更清楚墨門的隱秘。

    墨子並非姓墨,而是姓“翟”名“烏”,本是殷商孤竹國孤竹君之後裔,又因孤竹國王室以“墨胎”為姓氏者居多,故而翟烏又被弟子尊為“墨子”,其學術流派為“墨家”。

    孤竹國開國之君,原為殷商武丁殿前樂官,擅長竹樂。

    武丁四出討伐,征服周圍許多小國,擴大領土,一次慶功宴會中,武丁很開心,賞賜這位善於竹樂的樂官為“孤竹國”國君。

    “夔龍”在殷商時期,除了代表單足龍形生物之外,還用來形容兩種臣子,一為樂官二為諫官。墨子祖上為樂官,故而墨家一直尊“夔龍”為圖騰。

    這些隱秘非墨門子弟難知曉。

    神農架冷暖洞巖壁有著歷史久遠的夔龍紋,宗越猜測,很可能真的有墨門傳人在這座山洞隱居過,甚至生活過不止一代。

    他並非考古專業人士,但眼光要超過一般人,大致能判斷出,這幅“夔龍紋”刻畫時間,約為八百年到一千年。這一時間段,正處於中國的“宋朝”時期。

    傳承下來的記錄中有過記載,墨家隱門弟子在這一時期的中國南方,曾參與策劃兩次起義。

    其一是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地點在川中,川中與湘北,恰恰隔著神農架原始叢林;另一個是南宋初年的鐘相楊么起義,地點位於湘南,這次距離雖然遠一點,但鐘相楊么起義持續七年,輻射範圍很廣,也是有可能影響到華中地區。

    順便說一句,兩次起義失敗之後,墨門隱宗改變做法,開始滲透和扶植趙宋皇室弟子趙友欽,意圖走上層關係,但沒想到,蒙元來勢兇猛,所有計劃全部泡湯。

    以空間來推算,墨門隱宗在兩宋時期,將山門設在神農架冷暖洞,並非不可能!

    以上均為宗老所猜測,涉及到墨家秘密,即便是金主盧燦,老爺子也不會輕易告知。他這次回港,依舊是找盧燦要“贊助”——深挖他認為的“墨家弟子在神農架的秘密”。

    贊助可以!盧燦同樣玩了個心眼,希望宗老將這個項目列為虎園博物館的正式考察項目,而不是私人探險。

    為什麼一定要帶上這個帽子?這是因為正式立項之後,虎博就擁有考察研究報告的知識產權所有權,甚至擁有考察探索得來的相關物品的所有權!

    這點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