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26章 圖書收藏

    可宗老還是感覺出來!

    這不是一位普通老人能有的感知。

    回頭安排人查查這位宗老——沒有惡意,只是好奇。

    盧燦再度低頭。

    這次他與宗老站在一側,所查看的書籍,基本上宗老都已經看過,想要撿漏亞洲書籍沒有一絲一毫可能,他的目標,是那些宗老不感興趣的英文典籍。

    一共有六排書籍,都是書口朝下、書脊朝上的立式排放,方便查閱。

    盧燦先是尋梭全場,沒看見精裝本。

    在歐美的跳蚤市場書攤中,幾乎很難見到精裝本圖書,即便是專業的圖書跳蚤市場也很少見到,那是因為在歐美,精裝本幾乎是“收藏本”的代名詞。

    北美書刊市場較為成熟,精裝本通常都會在簡裝本之前發售,大約在精裝本發行三到六個月甚至更久之後,才考慮發售簡裝本——簡裝本的均價只有精裝本的一半。

    這種發行習慣,天然的造就出“等級差異”。

    而等級差異,又造成精裝本的另一很有意思的功能——它成為提升品位與格調的裝飾品!

    看看歐美電影電視劇中,那高高的書櫃中塞滿各種書籍,幾乎全是“精裝本”!

    又因為精裝本的發行數量往往很少,這又為“精裝本”圖書,增加“市場稀缺性”。

    因此,歐美圖書家庭收藏,幾乎等同於“精裝本收藏”。

    沒看見精裝本,倒也說不上失望,他的目光落在最前面一排。

    八十年代,北美是全球最大的書市,面前這一排書籍,盧燦竟然一本都沒聽說過——沒聽說過就意味著不是知名書籍,不具備多少收藏價值。

    這樣的鑑定,是不是很糙?

    是很糙,但沒辦法。

    這些書中,可能帶有作者簽名,或者夾有其它物品譬如書籤、支票、鈔票或者郵票......

    總不能一本本的去翻吧?

    那樣的話,一上午時間都未必夠。

    所以,他選擇從“有記憶有印象”的書籍開始。

    他這邊開始尋找,那邊宗老已經和小黑皮攤主議價,兩本書兩美金!

    不管是不是宋版,宗老都撿大漏!

    真讓盧燦羨慕!

    等宗老交易完成,兩個老頭湊在一起小聲嘀咕,盧燦清晰的聽到王老說“你算是賺大了!”

    弄得他有點心慌慌。

    目光從第一排到第二排,一直到第三排,終於找到一本有印象的書籍——《羅丹藝術概論》英

    文版。奧古斯特·羅丹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這本書是他口述,葛塞爾教授記錄整理出版。

    這本書,盧燦在香江讀過傅雷先生翻譯的中文版,連忙抽出來。

    平裝本,很老。

    紐約大學出版社出版——看到紐大出版,盧燦心拔涼的,這本書八成是教教材!

    別指望教材會有多少收藏價值。

    他將書口朝上,手指壓住封面,往後拖,書頁如同扇子般,沙沙而過。

    圖書印製的確實不錯,內部有不少羅丹雕塑作品的彩頁,同時還有一些炭筆筆記痕跡。

    這就是一本教材。

    翻開書頁,扉頁上炭筆寫著一段話,“完美的雕塑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經濟體。”

    這句話有點怪怪的。

    再看落款:1923年12月06日,署名:哈耶克。

    也不知這人是不是名人?反正盧燦自己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