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499 周公瑾孤身入曹營,曹孟德攜眾會天王

    大家說是一個劇組,但不在一個地方拍戲,又沒有對手戲,出入時間也不一樣,運氣不好,平時都難打上一個照面。

    這也是為什麼,曹軒一來劇組就先過來打個招呼的原因,後面等他正式拍攝,怕是沒什麼時間過來。

    曹軒在武戲組一直待到晚上,才返回繁星影視城,準備周瑜戲份的拍攝。

    《三國·赤壁》這部戲的開篇,直接是劉琮投降,曹操拿下荊州,劉備被迫從新野撤退,攜民撤退。

    經歷了一場追擊戰之後,子龍救主,張飛喝斷當陽橋,局勢終於安穩。

    但天下已得大半的曹操並沒有安穩,馬上厲兵秣馬,準備拿下江東,徹底一統天下。

    原本還算安穩的江東局勢瞬間危急,內部分為投降派和主戰派,主公孫權左右為難。

    這時,剛剛在江夏站穩腳跟的劉備也決定聯孫抗曹,以軍師諸葛亮為使,出使東吳,準備說服東吳結盟。

    他和主戰派的魯肅接上線,來到東吳,舌戰群儒,打壓了東吳內部投降派的囂張氣焰,剩下的就是說服東吳一個人大都督周瑜。

    書裡周瑜是這時候出場的,但是電影肯定不能這麼拍。

    他作為電影最大賣點,大半個小時不出場,觀眾不得炸鍋。

    所以周瑜得出場,而且得在荊州剛被曹操拿下,也就是電影開場不久後就得出場。

    而曹軒進組之後,也是拍的周瑜出場的第一場戲。

    鄱陽水師大營

    頭上梳著髮髻,一身白袍常服的曹軒英姿勃發,俊朗不凡,端坐在主座之上,撫琴自得。

    這時,侯勇飾演的魯肅匆匆而來,手裡拿著帛布:“公瑾,荊州降了。”

    琴聲一亂,周瑜按住琴絃,接過魯肅手裡的帛布,瀏覽一番後,不禁搖頭失笑。

    “劉景升(劉表)半輩子的基業拱手讓人,不知泉下有知,如何作想。”

    江東一代目孫堅是死於劉表之手,二代目和三代目都沒少和荊州打仗,積怨頗深,周瑜看到這種情況,自然嘲弄大過可惜。

    魯肅也是類似想法,不過此時更多的是另一種情緒。

    “公瑾,荊州既落入曹操手中,則江東危矣,主公和我等何去何從,皆系你一念之間。”

    周瑜朗聲大笑:“子敬不必試探,江東是伯符託付我手,任曹孟德百萬雄兵,我江東健兒絕非不戰而降之輩。”

    “有大都督此言,江東無憂。”

    魯肅起身施禮,周瑜又表示,曹軍勢大,僅江東一地,畢竟掌難鳴,應尋找一強力盟友,合力抗曹。

    江夏劉備,當世英雄,旗下有關張趙數位猛將,軍師諸葛亮足智多謀,可派遣使者聯絡。

    有劉備在江夏一帶,至少可以牽制曹軍在荊州各郡的部分主力,為江東分擔部分壓力。

    《三國演義》是魯肅向孫權進言,然後聯絡的劉備,電影裡自然就歸功給周瑜了,作為東吳的實質軍事指揮,尋找強力盟友合力抗曹,也確實是周瑜的正常思維邏輯。

    這裡要說明一下,《三國演義》裡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黑了周瑜不說,也抹黑了一把劉備等人。

    不仔細看原著的話,很多人都以為整個赤壁之戰就是東吳和曹操決戰,劉備集團除了諸葛亮,其他人都是拉拉隊,打完仗了之後去搶人頭、搶地盤,特別不講究。

    但實際上,赤壁之戰劉備集團雖然不是主力,但也是孫、劉聯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荊州牽制了大批曹軍主力,也打了不少仗,並非是單純的拉拉隊。

    羅貫中光顧著吹諸葛亮,把其他人都黑了個遍,爆點滿滿。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取材來源於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

    康茂才詐降。

    優勢極大的陳友諒被火攻幹掉。

    苦肉計、連環記、火燒計……

    一個臭碼字的,弄的兩大戰役真真假假,許多人到現在都分不出細節。

    實際歷史上,赤壁之戰真正的史料記載並不多,嚴格意義上真正確定的就是聯軍確實是靠火攻贏了的。

    而且就是這,曹操也不一定承認。

    《三國志·周瑜傳》,曹丞相的說法是:“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歷史上的各大學者也認為曹軍敗退,原因很多,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軍中疫病,可戰部隊不多,且軍心渙散。

    所謂的“燒船自退”一說,也不單單只是曹丞相的強行挽尊。

    考慮到黃蓋是投降,身邊的船隻有限,而且本人很快中箭落水,後面無法指揮,哪怕有火油和風勢幫忙,也不可能一口氣把曹軍所有的船全燒了。

    所以曹軍中計,被燒船打敗是很有可能的,但不可能所有的船都燒了,餘下的一部分可能是曹操為了防止追擊,自己燒的。

    說白了,曹操是被逼無奈才燒船跑路,結果嘴上說是自己不想打了才從容離開,著實有點打腫臉充胖子。

    除此之外,赤壁之戰的細節少的可憐,甚至因為各方傳說,真假難辨,所謂的鐵索連環,也不一定是真的。

    《三國志》記載是,這裡面是說鐵索連船,還是單純的陣勢,現在歷史還沒有完全定論。

    就連黃蓋是否詐降,也有一部分學者提出了質疑,覺得很可能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導致有後人改了《三國志》,然後把正版給帶偏了。

    這個幾率也不小,史書流傳至今,各個版本有刪改已然是常事。

    《三國演義》可以把鄱陽湖之戰變成赤壁之戰,弄得大家迷迷糊糊,“篡改歷史”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鄧艾歷史上從來過摩天嶺,就因為羅貫中把傅友德偷渡陰平的經歷挪到了他身上,導致百度百科乃至不少所謂的正史歷史書都把這事記錄了鄧艾的生平當中。

    傅友德爺倆被朱元璋殺了,都沒有這麼冤………

    所以曹軒他們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在歷史結局的框架上雕花,作為第一c位,周瑜的閃光點肯定更多。

    電影劇情裡,與劉備聯盟是周瑜暗自促成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背後也有周瑜的影子。

    甚至最關鍵的孫權,也是周瑜薅了魯肅的羊毛,親自說服。

    “江東誰都可以降曹,唯獨主公不能,我等降曹,尚有官爵車乘,即便辭官,也不失為富貴閒人,主公降曹,即為籠中之鳥,如前之劉琮,許昌之漢帝………”

    要不是實在說不過去,恐怕諸葛亮舌戰群儒都有可能被周瑜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