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番外10 獨屬男人的浪漫——族譜單開一頁

看著懵逼的大華,其他三人大笑,卻也沒有解釋,由著他懷疑人生。在院子聊天唱歌,下午的時候,又去玉米地看了看,也算是溜食看景。

回來的路上,山腳下碰上一個小祠堂,一幫人鞭炮齊鳴,披紅掛綵的把一塊石碑立在祠堂當中,上面從上到下刻了一大片姓名。

大華從來沒見過類似的場景,很是好奇的觀望,曹軒留給解釋了一下。

這是宗祠的記事碑,類似於族譜,記錄家族各支子孫姓名,有什麼大事也會刻錄其中。相比於小小的族譜,這種放在祠堂的記事碑,顯得更隆重氣派,也能提高家族的凝聚力。

「我家裡就有一塊,與這個類似,逢年過節,我父親都要去祭拜一下。」

別的地方曹軒說不好,魯省這邊還是比較看重這些事的,尤其是家族子孫日子過好了,都會湊錢刻碑。

祭拜先人的同時,也表示後世子孫枝繁葉茂。

尤其在早年間,農村這種鄉土社會情況複雜,人多才不會被欺負,把自家子弟亮一亮,某種程度也算是一種震懾。

預算有限就直接立於山上,預算再多一點的就蓋個小屋,類似於祠堂,像眼前就是如此,不大一個瓦屋,坐落山腳,能遮風避雨就可以。

更講究一點的就是蓋一個豪華精緻的祠堂,還會找族人專門打理,常常供奉,瓜果不綴,香火不斷。

老曹家以前在曹軒發跡之前,是連碑都沒有的,一是沒錢,二是人少。後來有了錢,社會環境也變了,無所謂人少與否,所以就開始折騰。

曹軒最新一次回老家,那個祠堂裡外裡兩進院,門面牌坊修的極好,家族的牌位全部供上,還請了兩個親戚裡年紀大沒啥工作的老頭當「廟祝」。

不過,這個曹家祠堂外表華麗,但人丁是很「寒酸」的,把全部逝去的先人牌位請進去都顯得特別空。

原因就是曹軒這一支是逃荒來的,根本沒有多少人,至今不過三十多戶。

曹軒這支帶著逃荒過來的是他太爺,也就是曾祖,其他幾支都是和曹軒太爺一個爺爺的堂兄弟。

泥腿子之出身,飯都吃不飽,誰記得祖宗是誰,甚至等老人都走了,曹家後輩至今都不知道自家是從冀省還是晉省逃荒過來的。

所以,老曹家的族譜是從曹軒太爺的爺爺天祖開始論的,再往上就啥也不知道了,曹軒本人是第六代。

一共就這點人,前幾代還許多人記不全,跟南方那些大宗祠簡直可憐,但架不住曹家有錢,老一輩願

意弄這些東西,曹軒也就隨他去了。

這種宗祠有它的壞處,但也有它的好處。

曹軒和幾個負責的老頭打好關係,很多事就可以以家族的名義處理。

比如很多親戚買個房、結個婚、上個學、找工作等事都來找曹軒,讓人不厭其煩,自家親戚又不好生硬拒絕,管又管不過來。

所以這時候中間多了一層,幾個老頭可以幫他擋住很多事,曹軒頂多是掏點錢。只要省心省力,也不會讓他父母為難,這錢曹軒掏的心甘情願。

大華從小在國外長大,對於這種文化還是很感興趣的,連連追問,特別對族譜非常好奇。

曹軒就告訴他:「絕大部分中國男人都難以抵擋的一種誘惑叫做光宗耀祖,如果能在族譜有所記載,那絕對是此生無憾。」

旁邊的何老師和黃三石也深以為然,這是一種獨屬於男人的浪漫。「那曹老師呢,您在族譜有沒有不同。」

大華敏銳的意識到關鍵,正問到了曹軒的癢處,他露出矜持的笑意:「我在我們家的族譜,單開一頁記載生平。」

這下何老師和黃三石都羨慕的看向曹軒,曹老闆臉上的笑容就更燦爛了。

「我在2008年京城奧運會開幕式獻唱的事蹟,有幸被記在了我們當地的地方誌上面,也是單開一頁哦。」

黃三石和何老師:"....」拳頭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