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十五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


  鹽稅,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財政收入,像宋朝時期的鹽稅每年能達到一千二百萬貫,而晚清鹽稅收入竟與田賦國稅相當。

  大明建國初期,財政還比較薄弱。明洪武三年,因山西等邊地急需軍糧,政府募商人輸糧換取鹽引,從而開創了“開中法”。

  朝廷根據九邊的軍需,陸續實行納鈔中鹽法、納馬中鹽法、納鐵中鹽法及納米中茶法、中茶易馬法等。

  正是如此,大明現在的鹽政可以說是服務於九邊,不過這亦是穩固北方的國防和促進山西等地的繁榮。

  只是如此豐厚的利潤,自然遭到各方勢力的覬覦。

  正如內閣所指出的問題,由於皇上的賞賜,致使外戚、勳貴和皇親都從中分得鹽利,在一定程度破壞了鹽政。

  “鹽政,確定是要好好治一治了!”

  朱祐樘回到乾清宮準備著手於政務,預感到這個時候是要宣讀《即位詔》,便是若有所感地喃喃道。

  從古至今,各級官員最擅於的是欺下瞞上。

  鹽政就像是一個大蛋糕,現在之所以很多持鹽引的小商人無法拿到食鹽,本質原因是各方勢力都將觸手伸向了這塊大蛋糕。

  開中法施行至今已經將近一百多年,鹽利早已經不在最初的山西和陝西的小鹽商手裡,而是落在山西大商人手裡,亦落在鹽政體系官員手裡,甚至京城這些充當保護傘的官員同樣分得一杯羹。

  之所以很多老老實實的小鹽商拿不到鹽,並不是鹽廠真的缺鹽,而是這些地位低下的小鹽商關係不到位。

  正是如此,鹽政敗壞的根源並不在於皇帝的濫賞,而是官員貪墨致使鹽引提鹽不暢,另外官商勾結還促使食鹽的銷售環節出現區域壟斷。

  金燦燦的陽光正落在奉天門上,禮部尚書周洪謨面對這份超大的聖旨照本宣科。

  跪在這裡的三千餘名文武官員洗耳恭聽,對於新政第一條要著手於鹽政,在意料之外亦是情理之中。

  畢竟鹽政關乎大明的財政,這塊蛋糕現在是各方爭食。

  若是忽悠皇上停止濫發鹽引,讓外戚、勳貴和皇親都離開這塊蛋糕,那麼他們京官每年的炭儆和冰儆便只增不減。

  只是這份功勞無疑是要歸咎於徐溥手上,故而紛紛投去了讚許和擁擠的目光。

  徐溥感受周圍一道道灼熱的目光投來,卻是知道自己已經攏落了百官的心,嘴角不由得微微地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