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一百零三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

  朱祐樘並沒有罷掉朔望朝,一大早先到宮內的奉先殿拜祭先祖。

  不管他承不承認,而今他身上流的是朱家皇親的血脈,而眼前的靈牌都是他名義上的先祖,居正的自然是太祖朱元璋。

  朱祐樘在這皇位呆久了,反倒最敬佩的人是太祖朱元璋。

  若是太祖時期所制定的制度不走形的話,而今的大明定然可以更加的強盛,甚至已經實現了國強民富。

  當然,這其實是一種充滿童話的幻想,鹽政被利益集團蠶食其實是一種必然,而開中法被毀掉是早晚是淮官壯大後的必然結果。

  “百官入殿朝拜!”

  隨著朱祐樘來到奉天殿的龍椅上,郭鏞當即唱道。

  此時,鴻臚寺贊排班,樂作。

  “聖躬萬福!”

  新任禮部左侍郎陳瓊已經到任,由於是被朱祐樘從南京養老院撈回來,在望向朱祐樘的眼神明顯多了一抹感激,顯得規規矩矩地唱禮道。

  “聖躬萬福!”

  萬安和劉吉率領所有四品以上的京官聽著鐘鳴聲進殿,而是恭恭敬敬地行一拜三叩禮道。

  按周禮,原本官員都要脫靴進殿以示尊敬,但朱元璋並不是一個喜歡這種繁文縟節的人,故而特意下旨規定所有進殿的官員都別耍那一套虛節,給老子通通將靴子都穿好了。

  朱祐樘知道這個朝會其實只是走一個流程,他來到這裡接受四品以上京官的朝拜,禮部官員念一堆,而後便各自散去。

  “聖躬萬福!”

  外面的四品以下官員立於丹墀之下,亦是向殿中的弘治行一拜三叩禮道。

  新任禮部左侍郎陳瓊履行禮部尚書之職,又是唱道:“歸班!”

  到了這個時候,朱祐樘便是可以退去,但百官出殿還得行禮。

  “臣有本奏!”都察院左都御史馬文升看到朱祐樘就要離開,突然出列道。

  內閣次輔劉吉看到馬文升如此不懂規矩,當即站出來呵斥道:“馬總憲,今日是朔望朝!”

  “陛下罷朝已有五六日之多,臣到京城赴任還未曾見得陛下聖容,今朔望朝相見,特呈時政十五事疏,另有要事上奏,還請陛下恩允!”馬文升自然知道不符合規定,但還是強硬表態道。

  朱祐樘其實是第一次見到馬文升,發現臉比較瘦長、深深的眼窩、鼻尖、眼睛較小,留著下巴胡,一副回族人的形象。

  只是迎著對方的目光,毅然是一副纏上自己的架勢。

  朱祐樘知道這種事情恐怕真的“躲得了今天初一,躲不過十五”,當即便壓著心中的火氣道:“奏吧!”

  咦?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聽到朱祐樘這個回答,當即嗅到了一股火藥味,而後隱隱地扭頭望向旁邊的回族小老頭。

  其實任誰都看得出,馬文升此次從南京而來,一則是要營救他的同鄉好友李敏,二則是要打響他馬文升的名號。

  現在朝廷仍是萬閣和劉吉兩位紙糊閣老在閣,被寄予厚望的翰林學士徐溥已經丟盔棄甲,而馬文升想要藉此扛起清流的大旗。

  縱觀現在的六部尚書,李裕和杜銘已經完全倒戈,戶部尚書李嗣並沒有號令力,工部尚書賈俊一個舉人尚書,兵部尚書賈子俊還在牢中,禮部尚書空缺。

  馬文升作為正二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可以說是現在是最有地位的清流,自然是要當仁不讓地扛起清流大旗。

  “陛下,臣此次要奏四事疏!一是請原釋戶部尚書李敏止抄家事,李敏貪墨之事不能僅憑一份來自民間的賬本便緝拿大臣並籍沒家財,此等做法亙古未見,亦與本朝法度不符,故請撥亂反正。二是請革王越之職,越復起之日,便於京山縣屠戮原順德知府黎光明和京山知縣,後於安陸州斬官共計四人,越此舉有挾公報私之嫌,亦見此人殘暴。三是請收回寶劍尚書,尚方劍代表皇權至上,歷來是軍中所用,唯有出征時皇帝授予領軍大將,而今越用於此劍屠戳地方官員甚多,故請止之!四是請赦免慶雲侯周壽,經查慶雲侯並沒有參與周烈謀反,而慶雲侯乃太皇太后親弟,株連慶雲侯有傷太皇太后之心,此乃是不孝之舉,故請止之!”馬文升四事疏上呈,同時侃侃而談地陳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