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


  五月的東海,一陣陣海風正由東往西吹,在近海處總有海鷗的聲音傳來。

  參治島,大明城。

  清晨時分,一支船隊自東邊駛來,緩緩停泊在碼頭上。

  自從大明在這裡建城開市後,這個碼頭變得越來越熱鬧,來來往往的商船越來越多,已經成為大明、朝鮮和日本的商貿中心。

  殺!殺!殺!

  三千駐軍深知自己的神聖使命,每日都會在城中大校場輪流進行操練,彰顯著一種澎湃向上的朝氣。

  一個武士裝束的中年男子踏著木屐走進大明城,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但看到眼前這條直通總督府的街道,還是忍不住感嘆華夏的鬼斧神工。

  大內氏跟其他大名有所不同,很早便已經將目光投向大海。初時主要是大明海商的合作者,只是這些年心思活躍起來,亦是揚帆前來大明城。

  大內次雄是家主大內政弘的族弟,此次代表大內氏而來,跟隨一名大明士兵來到大明的總督府前。

  東海總督府的守衛看到大內次雄一行人想要直接進入裡面,當即便阻攔道:“慢著!”

  “何事?”大內次雄的眉頭微蹙,當即打量眼前這個身體結實的大明將士。

  霍海上次找女人給票子並沒有遭受徐世英追責,甚至主要掏出金子替自己徹底擺平糾紛,所以在這裡找到一種強烈的歸屬感,此後更是因立軍功而晉升。

  現在他負責東海總督府的安保工作,當即盡忠職守地道:“既然是要見總督,麻煩將你們身上攜帶的武士刀交給我們保管!”

  “你敢!”大內次雄身後一個黑鬍子武士當即便拔刀,一副準備動手的模樣道。

  霍海對這種反應似乎已經司空見慣,面對亮出的武士刀淡淡地道:“總督大人亦是交代了,這個並非東海總督府的硬性要求,你們亦可以堅持帶刀進殿!”

  “我們武士刀從不離身,帶路吧!”大內次雄自然是選擇帶刀進府,便淡淡地說道。

  東海總督徐世英得知日本大內氏前來,亦是親自出面招待道:“大內次雄,好久不見,請入座吧!”

  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徐世英的眼睛炯炯有神,越發有先祖之風。在碌碌無為數十年後,他到這裡終於發現自己人生價值。

  雖然現在的處境遠比京城危險,但他十分喜歡現在這種生活,亦有了更大的成就感。

  現在通過棉花為主的海上貿易,既拉動了國內的紡織業,而且亦讓大量海外之物持續不斷地流入大明。

  只要這般堅持走下去,不僅大明王朝越來越富強,而且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這才是華夏振興最正確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都說守城邊關是最苦的活,但在這裡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三千將士在國內是人人嫌棄的窮軍戶,而今來到這裡反倒成為朝鮮人人恨嫁的如意郎君,致使這支軍隊是空前的團結。

  只是不少將士都染上了陋習,一旦到了發餉的日子,離這裡不遠的那幾座江南風格的宅子必定是一夜魚龍舞。

  “謝總督大人!”大內次雄知道徐世英的身份非同凡響,顯得十分有禮貌地回應。

  徐世英總攬東海的軍事和外交,而大內氏是大明介入日本的重要踏板之一,便開門見山地道:“大內次雄,你們此次過來要多少匹棉布呢?”

  “總督大人,你們大明的棉布著實是太好了,所以我們要的數量比上次多一千匹!除此之外,我們家主希望能購得更多的弓,所以還請您能通容!”大內次雄對給自己帶來利潤的大明棉布進行讚揚,而後話鋒一轉地懇求道。

  咦?

  旁邊的千戶陳山聽到這個請求,不由微微蹙起眉頭。

  日本跟朝鮮類似,雖然他們懂得自制弓弩,但品質跟兵部王恭廠所產的複合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大內氏同樣希望向大明購弓。

  徐世英對這個請求並沒有意外,卻是輕輕地搖頭:“我們早前不是已經說好了,你們大內氏一次只能交易二十把,一年以一百把為限!”

  “我們現在的成員越來越多,但良弓的損耗越來越大,所以還請您能通容一下,我們定然有厚報!”大內次雄知道事情不可能這般容易,顯得十分誠懇地暗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