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二百九十九章 君臣同心,以民為貴


  在五月剩下的日子裡,京城的輿論慢慢發生了轉向。

  很多挑事者其實並不清楚,此次對建州開戰並不是朱祐樘一意孤行,而是經由內部和六部共同的決議。

  特別在安頓百萬災民一事上,君臣是前所未有的齊心,知道蕩平建州才是拯救百萬災民的良方。

  正是如此,那些躲在幕後煽風點火阻止戰事的人何止跟皇帝叫板,亦是惹惱了當今朝堂最有權勢的一幫人。

  面對這種想要扯大明後腿的敗類,想要置百萬災民於不顧的偽君子,壓根不需要皇帝親自出手,各個衙門的當權者便已經對這幫人迎頭痛擊。

  “跟我們到順天府一趟吧!”

  “虧你還是讀書人,到刑部接受審訊吧!”

  “呵呵……現在每月還吃著大明的俸祿,這便是你的為臣之道?”

  ……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抓進順天府、刑部、都察院和北鎮撫司等衙門,這場針對朱祐樘的輿論風波慢慢平息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百家院在其中發揮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

  他們通過最新一期的《明》刊,將建州女真這麼多年的累累罪行進行羅列,從而激發國人對建州女真的憤恨。

  事實亦是如此,若不是大明的收容和庇護,建州女真早被海西女真所滅。結果建州女真在站穩腳跟後,卻跟朝鮮是眉來眼去,更是頻頻侵擾大明邊民。

  若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建州女真,最好的詞語必定是:恩將仇報。

  面對自己同胞被白眼狼屠戮,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不僅要將建州的故土收回,更要讓這幫女真人下地獄。

  “此等異族,當屠之!”

  “如此忘恩負義,豈有善待之理?”

  “臣而不臣,屠我邊民,當絕其種類!”

  ……

  隨著最新一期《明》刊發行,京城的輿論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變,卻是由主和轉為主戰,紛紛支持朝廷對建州女真進行清剿。

  由於這場輿論風波事關重大,此次是由謝遷親自操刀。

  謝遷在文章的最後,很巧妙地加上了一個口號:“殲除女真,復建州故土,傾國力興水利,建大明東北糧倉”。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產業規劃一說,但這個口號無疑已經宣揚了國家的最新戰略部署,便是收復建州並打造東北糧倉。

  “建州不是荒蕪之地嗎?”

  “你這是要鬧笑話了,建州的土地肥沃!”

  “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胡裡改江一帶據說確實利於種植農作物!”

  ……

  以前朝廷的很多政策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隨著《明》刊成為兩京十三省最暢銷的刊物,加上又到了大比之年,致使這個規劃很快就宣揚出去,並引起了讀書人的廣泛討論。

  明太宗五徵漠北,看似五戰五捷,顯得風光無限。只是論經濟價值其實很低,雖然重創了蒙古,但卻沒有得到太大的收穫。

  反觀此次的朝廷的戰略目標並不僅限於殲敵,而是盯上了建州肥沃的土地,更是明確投入資源開墾建州打造東北糧倉,卻是一個利國利民的舉措。

  “跟我猜的一樣,陛下果然是這個心思!”徐鴻在看到《明》刊佐證自己早前的判斷,心裡有著得意地感慨道。

  到了這一刻,他更加確信大明迎來了一位有史以來最好的君王,單是打造東北糧倉計劃便已經強於太宗了。

  當然,弘治朝最大的特點從來都不是空談,而是實幹。

  在拋出這個東北糧倉戰略構想的時候,除了遼東軍東出山海關外,由戶部牽頭的賑災方案亦是開始實施。

  說一千,道一萬,百姓才是王朝的根本,亦是華夏真正崛起的基礎。

  是夜,決堤。

  汴為舊都,延袤三十里,居天下之中。

  受災最嚴重的正是開封城,幾十萬倖存的百姓紛紛躲上屋頂或高聳的建築物上,而周王城的城牆在水面之上。

  田七是八十坊的居民之一,在洪水湧進開封城的時候,僥倖帶著母親逃到鐘樓,跟幾千難民避在此處逃過一劫。

  只是開封城淹沒在滾滾的洪水中,而他們的危機遠遠沒有解除。

  一天!

  兩天!

  ……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洪水一直沒有退去,他們這幫人可謂是度日如年,更暴露出人性醜陋的一面。

  飢餓,很快在這個鼓樓瀰漫開來,致使大家都在千方百計想要找一口吃的。

  “放過我!求你們放過我!”一個白淨的婦人突然被人從人群中強行拽走,當即苦苦哀求。

  圍觀的人群有人認得這些行兇者,有老者當即怒斥:“鄭屠夫,你這是要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