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

  單論功績,現在的劉忠比王越要差上很多,但將來的功績恐怕能夠後來居上。

  “陛下,工部的官員已經到齊,正在御書房恭候!”劉瑾從外面輕步走進來,顯得恭恭敬敬地彙報。

  朱祐樘處理奏疏完畢之後,通常都會給封疆大吏回信,正好結束東海總督徐世英的回信,便將手中的毛筆直接放下。

  “臣等敬請聖安!”工部尚書賈俊帶領工部的幾位核心骨幹官員等候在這裡,見到進來的朱祐樘當即見禮。

  朱祐樘並不重視這些虛禮,便開門見山地道:“建州的工事進展如何?”

  尊卑終究是刻在大家骨子裡,在場的工部官員紛紛扭頭望向賈俊。

  賈俊是一個身材高大的小老頭,鬍鬚已經花白,但眼睛顯得炯炯有神,卻是透著幾分智慧的光芒。

  術業有專攻,由於在工程上有著出色的天賦和表現,賈俊成為有明以來第一位舉人尚書。

  賈俊面對朱祐樘的詢問,便認真地指向沙盤道:“陛下,這是我們工部最新的建築進度,請移步一觀!”

  工部管轄百萬工匠,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建州的沙盤在縮小後,便直接被他們搬到這裡,沙盤的東邊已經聳立五座城,其中四座已經竣工。

  朱祐樘看到進展比預期還要快上很多,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便指向一條裂谷認真地詢問:“這裡可是鯉魚谷?”

  “陛下英明,此次正是鯉魚谷!按陛下的指示,十萬計的工匠已經全部進入建州築城,現在建州的城池佔地均為一平方公里!”賈俊的腰一直彎著,卻是帶著幾分自豪地道。

  建州的戰事是兵部的事情,而今他們工部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在建州築城,讓所修築的新城宛如蜘蛛網般散落在建州,形成犬牙交錯之勢。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若是沒有城,那可能是隨時可以放棄的土地。只是一旦築了城,往往是城在人在。

  若說東征軍是在收復地盤,那麼工部現在則是通過築城的方式,正在將收復的建州地盤納入大明的版圖。

  朱祐樘看到事態往良好的方向發展,便伸手從沙盤拿起一個方形城池模具:“現在都是使用水泥嗎?”

  這時代的粘合劑主要是糯米法,光聽名字便可以知道成本很高,而且十分浪費糧食。只是跟魚線相似,合適的材料從來都是千金難求。

  有鑑於此,朱祐樘提供了水泥配方。

  工部經過多番的嘗試後,終於用石灰石進行簡單燒製,從而得到了粗略版的水泥。

  這種粗略版的水泥性能自然無法跟後世的水泥相比,甚至效果比不上現在的糯米法,但勝在水泥的成本很低。

  最為重要的是,只要找到石灰石礦便可以就地取材,從而大大地減少從北京城將糯米運輸到建州的成本。

  “建州的石灰石礦頗多,夜不收早前便已經摸清地形,所以現在所築的五座城都採用水泥來築新城!”工部尚書賈俊的眼睛泛起亮光,顯得自豪地回應。

  朱祐樘端詳手中方形城池模具,發現這小小的模具亦採用了水泥,便好奇地詢問:“現在一座城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回稟陛下,由於我們是塞外修築,且給工匠和工人發放糧票和布票,所以一座城的造價已經達到五萬兩!”工部尚書賈俊嚥了咽吐沫,顯得小心翼翼地道。

  大明有著完善的徭役制度,若這種築城的事情放在國內,修建一座磚城通常二萬兩白銀便已經足夠。

  只是現在的情況比較特殊,即便有了水泥這種物美價廉的粘合劑,但工匠和流民都需要支付工錢。

  正是如此,此次建州築城的成本頗高,卻是給大明財政帶來一定的負擔。

  朱祐樘的眉頭微微蹙起,顯得無奈地發出一聲嘆息。

  他知道不選擇壓榨自己同胞的話,這便是正常的造價,但卻不得不去做。其實修城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卻是有利於大明王朝持續掌握建州。

  像遼西走廊,這已經是山海關外的地盤,但因為有寧遠城和錦州城的存在,致使大明王朝一直延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