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四十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


                 輿論的攻勢一直都是江南官紳集團的利器,針對此次對他們十分不利的新政,亦是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聲討。

  剛開始鼓動江南士子圍攻江寧縣衙,僅是一道開胃菜。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他們繼續展現自己的實力,由江南各位大儒紛紛出手,更準確是由他們出筆。

  “齊有女文姜,乃華夏之恥也!”

  “吳得西施,至百萬百姓流離失所!”

  “盛唐長安何其美哉?因羞花而亡其國!”

  ……

  江南大儒們不再是口號聲討,而是紛紛彰顯自己的才學,通過一篇篇引經據典的文章對這個偏頗於女性的新政進行抨擊。

  大儒其實相當於後世的大v,他們亦藉助自己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從而對輿論的走向進行了引領。

  經歷後世互聯網都清楚,一些粉絲確實十分不理智,對自家偶像幾乎是盲從。且不說大儒說的話會有幾分道理,哪怕沒道理都是“聖旨”。

  這幫大儒所發表的最新文章中,主要是借紅顏禍水的觀點來阻擋新政,走的其實是男女對立的路線。

  在這個男權社會上,可謂是政治正確了。

  他們很擅於輿論戰,倒沒有將重點放在拐賣上,而是僅僅認為朝廷偏重女性。在瘋狂抹黑女性禍國後,顯得十分自然地要求朝廷停止這道新政令。

  在這幫大儒的聲討浪潮中,反倒是一個名氣不怎麼大的儒士李正儒最為出彩,只因他提了一首詩:“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是可,最毒婦人心。”

  雖然引經據典更有說服力,但並不是人人都是史學家,像很多人便不知曉“齊有女文姜”竟然是兄妹頑耍。

  反倒是這種直白易記的詩句更易於傳播,偏偏這詩句簡直說到了江南官紳集團的心坎上,所以很快得到了更多的推廣資源。

  “說得好!”

  “如此女人,豈能偏之?”

  “因一毒婦而滅一門,當廢!”

  ……

  江南的官紳彷彿找到了至寶一般,面對這一首新鮮出爐的絕世好詩,當即將這首詩頂到了輿論浪潮的最高處。

  一時間,彷彿整個江南的女子都成了毒婦一般,而李正儒亦是因一詩而名動江南。

  “李正儒乃江南文人之楷模也!”

  “如此精彩之詩句,當為江南詩聖!”

  “此等才情竟然屢試不中,朝廷欠李正儒一個功名!”

  ……

  江南官伸集團經過合計後,當即決定將李正儒打造成為他們江南文人的代表人物,故而江南士林出現越來越多的讚美聲音。

  或許是因秋闈將近的緣故,有人將李正儒屢次不中的原因直接歸咎於朝廷,卻是認為朝廷不懂得識才。

  “李兄,你出名了!”

  “今後還請多多提攜!”

  “聽聞侯侍郎對你的詩篇是讚美有加,今後必定前途無量也!”

  ……

  李正儒一舉成為整個南京城的名人,之前看不起他的同窗紛紛前來,更是將他請到了最好的金陵酒樓款待。

  原本因李正儒屢次不中而輕慢的人,態度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毅然是將李正儒當成了江南新領軍人般。

  “女人就一個尿壺矣!”

  李正儒原本打骨子裡瞧不起女子,而今因此獲利更是找不著北了,便十分得意地舉起酒杯朗聲道。

  “李兄說得好!”

  “尿壺,今晚我就試試尿壺!”

  “朝廷的新政令簡直就是胡鬧!”

  ……

  在場的同窗知道李正儒已經得到江南官紳集團的青睞,卻是紛紛進行恭維起來,而後更是對其頻頻勸酒。

  李正儒出生於南京,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財萬貫,令人羨慕。

  雖然他年幼便已經開啟學業,一度還被人稱為神童,但在科舉的路途並不順暢。即便日子衣食無憂,亦能請來名師教導,但偏偏屢屢不中。

  只是好在,雖然沒有能夠考取舉人功名,但家底足夠豐厚,亦是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妻子,讓旁人十分的羨慕。

  酒足飯飽的李正儒在僕人的攙扶下,顯得搖搖晃晃地回到府上,只是房間裡面很快便傳出了一個女人的哀嚎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