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朱見深 作品

第四百六十六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


                 “既然如此,老臣懇請陛下結束杭州之行回京!”尹直已經見識到東方道的能力,當即便認真地勸道。

  朱祐樘能夠感受到尹直對自己的那份忠心,便是微微打趣地道:“尹閣老,你怎麼也成驚弓之鳥了?”

  “陛下在紫禁城運籌帷幄,由老臣等人到地方推行即可,實……實不該以身犯險!”尹直微微抬起頭,顯得十分誠懇地勸道。

  雖然已經是三朝老臣,但經歷官場的起起伏伏,卻是意識到大明王朝迎來真正意義中的明君,亦將是華夏全盛的開拓帝王。

  不管是為了自己心中那份忠君的信仰,還是大明王朝千千萬萬的百姓,他都不願意看到天子承受風險。

  朱祐樘的目光同樣堅定,卻是推心置腹般道:“尹閣老,你若真能知朕,那便無須再勸。朕此次若是不出來,便永遠看不清誰忠誰奸,亦看不到大明百姓生活的真實面貌,只能活在地方官員所繪製的盛世中!你亦沒有不曾在地方任職,此次在江浙怕亦是感慨良多吧?”

  “老臣有愧,雖竭力替陛下分憂治理江浙,但江浙地方之事確確實實比老臣下來時要更加複雜,亦看到情況跟臣之前所想確實不一樣!”尹直想到這一年的遭遇,亦是不由得輕輕地點頭。

  朱祐樘上下打量著這個老臣,亦是從尹直身上看到了成長的東西,而翰林院跟地方的結合變得十分有必要。

  尹直臉上露出苦澀之色,便又是補充道:“臣從前以為只要朝廷頒行好的政策,那麼地方的百姓定然變得越來越好,但情況其實很不一樣!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下面的官吏都是想著自己的私利!”

  “朕雖在廟堂,亦跟尹閣老有相似的感悟。朕禁銀的動因是不願倭人和海外夷人用源源不斷的銀山換走華夏的糧食和商品,但這個政令下到江南,結果還得你跟王閣老下來一趟,而今朕亦是不得不跟著下來了!”朱祐樘輕輕地點了點頭,便徐徐開口道。

  他知道這其實是從古至今的難題,且不說現在這個封建王朝,哪怕後世亦有惠民政策到不了百姓的身上。

  即便朝廷再如何愛民如子,但下面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張居正一條鞭法的決策其實很容易,但若不是遇到萬曆皇帝年幼,張居正恐怕要成為第二個劉瑾。

  即便張居正的改革明明取得成效,但最終還是逃不掉被鞭屍的命運。

  由此可知,一個政權的核心並不是有多麼英明的抉擇機構,而是還得配備著一套強大的執行系統。

  尹直亦是明白朱祐樘這些年的穩紮穩打,便是略帶欣喜地道:“陛下御極五載有餘,今地方多是能臣幹吏,此乃大明中興之兆也。”

  “朕之前不清楚天下官吏如何,但此次南巡還是低於預期。按說有你跟王閣老坐鎮的江南,朕不需要過於擔心吏治,但這一路南下告御狀亦不見少啊!”朱祐樘想到一路的見聞,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雖然在很多讀者的眼裡,一二年便已經天翻地覆,但對這時代的官員僅僅只是任期圓滿的一半。想要突然間質變,其實並不現實。

  若不是他此次南巡,恐怕很多地方官員還是得過且過,卻是並不會老老實實表現。

  尹直知道自己主政浙江還有一些不圓滿的地方,便是認認真真地道:“此次江浙亦有人驚動聖駕,老臣有罪!”

  “朕方才接到一份御狀,你亦不用避讓,咱們就瞧一瞧這位苦主又是因何告的御狀吧!”朱祐樘這一路之所以走得慢,其實受到告御狀的影響。

  雖然地方經濟發展很重要,但亦不能讓正義缺席,所以這一路上其實處理了一些令人咬牙切齒的案子。

  儘管王越和尹直都是正直且值得信任的重臣,但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哪怕宋澄主管的區域亦有人鳴冤。

  正是響午時分,行宮門外的空地原本還是陽光燦爛,但如今被一團烏雲所籠罩。

  浙江左布政使楊峻此刻卻在門前焦躁地踱步,二品官袍補子上的錦雞顯得雄糾糾,但難以掩蓋他內心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