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拿來主義 尾聲

劉徹心裡頗為不服,並再次認為是楚棠心向大唐有失公允。楚棠哪裡知道被扣了這麼大個帽子,調出ppt開始做課程總結。




【最後,我們來對這節課的內容做一個梳理。魯迅先生根據當時人們對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的錯誤認識,撰寫了《拿來主義》這篇文章,言之有物,體現了議論文具有針對性的原則。




文章先用犀利的筆調論證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和送來主義的危害,由此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先破後立;




接著,魯迅先生列舉了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和三種正確態度,再次闡明“拿來”的觀點,破立結合反覆申明觀點,最後點明“拿來”的目的是為創新,這也是迅哥兒為當時中國社會開出的藥方。




我們將之與當今時代“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政策進行對比,再次證明了經典文本永久的生命力,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思想的高度。】




【講到這裡,我們再回想一下課前我提到的紀錄片。百年前,魯迅先生已然作出了鞭辟入裡的回答,可八十年代,“黃色文明必將流入藍色文明”這種謬論還是甚囂塵上,那些宣揚這類觀點的人,何嘗不是魯迅先生所指責的孱頭、怪物、昏蛋呢?】




眾人紛紛認同地點頭:數典忘祖之人,怎麼罵都不為過!




【所以,我們這次的作業就是,嘗試運用本文破立結合的方法,批駁“河/殤”一派的謬論。】




“好!”




青年司馬遷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早便對那套荒謬說法耿耿於懷,這簡直是送上來的機會。




唐朝。




李白輕笑一聲,眼中卻是湛然有光:“如此,我便賦詩一首,略陳所感吧!”




杜甫聞聲抬頭忍不住看了過去,笑著道:“太白兄久不發論史之筆,今日竟也有興致了?”




李白笑:“一觀雄文,不勝感慨。”




杜甫笑著點頭:“如此,那我便也賦詩一首,淺抒所見吧!”




大唐最閃耀的雙子星默契地選擇了他們最擅長的詩歌,似是也含了些致敬的心思。




另一邊。




韓愈沉靜地取來紙筆:“時移世易,後人去古甚遠,難免茫然有所失,我便是再抗顏為師又有何妨?”




京中。




柳宗元和劉禹錫各自對視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晚唐。




杜牧心中思緒翻湧,過往的歷史與後世的講述在他眼前交織,只待噴薄出錦繡文字。




皮日休和陸龜蒙早存了參仿魯迅文風的心思,這個作業儼然正中他們的下懷,立即凝神構思起來。




北宋。




大宅裡,歐陽修捋須,一邊踱步一邊打起了腹稿。




驛站中,蘇軾饒有興趣地收回目光看向一旁的弟弟。




“子由,我二人比一比如何?”




“比什麼?”蘇轍問。




“就比……誰先寫完作業並被楚




姑娘放出展示?”蘇軾說道。




“那兄長可是欺負人了。”




誰不知道蘇軾在後世是如李太白一般的國朝頂流,和他比,蘇轍有理由相信自家兄長在拿他開玩笑。




蘇軾臉色一肅:“非也,吾弟高才,況且這後世言論實在荒謬,我是無論如何都要辯一辯的,子由難道無有不平?”




好嘛。




蘇轍被說服了:“如此,我便應了兄長這回。”




蘇洵笑眯眯地看著兩個兒L子打賭,決定也來湊一湊這個熱鬧。楚棠這題目出得,實在是讓他也心癢癢。




駁論嘛,讀了《六國論》的都知道,他蘇老泉也是很會批駁謬誤的。




另一邊,王安石曾鞏李清照辛棄疾陳亮等人也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在文中一抒所見。




畢竟好久沒有這麼專業對口的作業了,還是光明正大的反駁一個他們心中極為鄙夷憤怒的謬論,各位文章之士都卯足了勁。




況且,這些人沒有說的是,魯迅這篇文章言辭犀利章法精巧,含蘊深沉,他們在心裡都暗暗佩服,仿照此文章法探討文化問題,於他們而言也是與魯迅的一次交心。




文章知己,字裡相交,正在於此。




【那麼這篇課文就分享到這裡啦,大家記得及時、多多地完成作業哦!喜歡的話一鍵三連,我是楚棠,下篇課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