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有信 作品

第 120 章 阿房宮賦尾聲之小李杜的恩怨情仇(下)

【比起杜牧傲人的家室,李商隱就要悽慘得多。雖然先前我們也說過正經來算李商隱的李也是李唐王室的李,但這個含金量大概有點類似於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可能比這個還要慘,因為沒人買他的賬。】




李宅之中,李商隱苦笑一聲,貧寒之家,百事哀賤,三代親緣淺,豈能妄想皇親?




想起少時的經歷,他心中仍是忍不住難受,面上也帶了幾l分愀然。




一旁的王氏忙握住他的手,李商隱抬頭便看見妻子滿是心疼的目光,不有一暖,反手將她的手握住安撫一笑:“夫人放心,我無事。”




三國。




劉備頗為鬱悶地看了一眼水鏡,好端端的,幹嘛又拿他舉例?




【李商隱家境貧寒,少而喪父,作為長子的他早早便要分擔生活的重擔。所幸他有才華,又寫得一手好字,後來便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令狐楚。】




【令狐楚是朝官,名重一時,才思俊麗,能文工詩,最擅長寫作駢文,被認為是南朝庾信之後的古文文宗。】




南北朝。




庾信擱下手中詩筆,捲上長文筆墨未乾,依稀可以見到右側標頭的“哀江南”幾l個字。他本為南人,屈身仕北,故國飄搖,那點鄉關之思始終揮之不去,曾經的豔筆再也吐不出半點風花雪月之詞。




他本以為後人記他,會是背德叛主,不想昭昭文史,也會傳他姓名。




“古文...文宗。”




他默唸著這幾l個字,再看一眼紙上的文章,心中忽然就升騰起幾l分熱望。




唐朝。




杜甫吟道:“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詩賦動江關。這令狐楚既有庾信之後古文文宗的讚譽,可見筆力頗深。”




中唐時期。




韓愈嘴角的笑容淡了幾l分,他對庾信沒什麼意見,但是......令狐楚竟然寫作駢文,而且還被那麼多人追捧,他推揚的古文竟然消歇得這麼快!




【他很欣賞李商隱,把他當兒子似的培養,還親自教李商隱寫駢文以適應當時的科舉考試。】




【李商隱在科考一路上走得坎坷,屢試不第,歷經五戰才上岸。不過大家注意哈,雖然人家五戰上岸,但上岸時小李才24歲哦!比杜牧還早兩歲,的確是一位才子。】




酒樓。




杜牧的臉黑了一瞬:非要這樣對比是吧!




李宅。




李商隱不好意思地擺手:“楚姑娘這話說得,我怎麼敢和杜樊川相比。”




一旁的王氏捂嘴直笑。話是這麼說,但夫君你臉上的笑可是一點都藏不住呢!




中唐。




考試專業戶元、白二人也忍不住點頭稱讚:“果是青年才俊。”




李商隱就更才俊了。




因著杜牧嘴得太狠,他們暫時對那位小杜才子頗有意見。




漢朝。




劉徹再次嘖了一聲:“一個24一個26,唐朝到末世了還有這樣的才




子,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看他手下的文章之士,可就一個司馬相如呢!還上不了教材!




太極宮。




李世民也好生讚歎了一番小李杜之才,轉而皺著眉道:“朕平日看那些大而無當的駢體奏疏都覺得難受,科考竟仍作這種文體,一篇韜略說得清楚麼?”




雖然庾信的《哀江南賦》寫得確實很漂亮,但他並不想看這種文體的奏疏和考卷啊!




一篇文章花團錦簇看不出重點,看得不僅眼睛累,心也累。




“文勝質則史,駢文美則美矣,然一篇之中,當談機要,再者,侈靡文風難免造成人心放蕩,的確當改。”魏徵文學功底頗深,接著便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上首的李世民覺得合意,當即下令。看了這麼多絕妙詩文,當下的文風,是該變一變了。




中唐。




韓愈的嘴角終於徹底撇了下去:“科舉文章!齊梁之風當真流毒無窮!”




他憤然提筆,決意要再為古文搖旗吶喊。




另一邊。




柳宗元凝神思量片刻,開口道:“我還是修書一封與韓退之。”




至少在推行古文上,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只可惜,李商隱上岸後令狐楚就撒手人寰了。彌留之際,令狐楚將李商隱叫到身邊,囑他寫作遺表,其用意,既見情真,或許又在為這位時運不齊的弟子籌謀。什麼感天動地師徒情!】




水鏡下的許多人都被感動到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商隱遇上這樣一位伯樂,可真是三生有幸。”




“令狐楚也很高興的吧,能發現這樣一位才子。”




“他們師徒的感情真好啊不想讓老師那麼早去世。”




......




眾人看得非常有代入感。李宅之中,李商隱也想起了自己這位人生的伯樂,眼中半是懷念半是哀傷:




“老師待我很好,既授我以詩書,又帶我外出增長見識,我一身才學,盡是老師深恩。只可惜......”




斯人已去,自己和令狐家又落得這般田地,如何不令人唏噓?




李商隱頗負才名,二人又是夫妻,王晏媄當然知道自家丈夫與令狐家的淵源,也知他對恩師的感情,心疼地更握緊了他的手,柔聲道:“夫君勿要傷心,以後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




李商隱看著妻子溫柔含情的面龐,心中的悲意沖淡幾l分,點頭微笑:“好,你我二人永不分離。”




令狐家。




不同於李宅之中的溫情脈脈,令狐綯從剛開始聽就沒什麼好臉色,此時更是忍不住一拍桌案面帶薄怒:“哼!此等小人,枉費我爹一番苦心!”




【再後來,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邀請去做他的幕僚。王茂元也很欣賞李商隱,新科進士,又是位才子,誰不喜歡呢?於是,王茂元將自己的女兒王晏媄許配給李商隱。】




【王晏媄名門閨秀,不同流俗,一心愛慕小李才華,兩人婚後




的感情十分美滿。】




“考中進士,又遇貴人,還娶到了一個名門閨秀,李商隱的運氣也太好了吧!”




圍觀群眾羨慕了。




“也不只是運氣,人家可是才子,有實力的!”一旁的人接著道。




盛唐。




杜甫忍不住笑道:“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李商隱可謂是二喜已俱啊!”




都說文章憎命達,可算又聽見了一個達者。




老杜十分欣慰。




令狐家。




令狐綯的臉上陰雲密佈,後世那些知道內情的如歐陽修、梅堯臣、蘇軾等人都不由得別開了臉。




看似一帆風順,實則危機暗藏啊!




【但尷尬的是,其時朝堂上有牛李兩黨,令狐楚屬牛黨陣營,而王茂元和裡的李德裕關係好,是李黨成員。】




哈?




正在翻閱奏章的劉徹難得愣了一下,停筆向下面的衛青說道:“他的老師是牛黨,他卻娶了個李黨的妻子?”




雖然為政者忌諱黨爭這件事,但李商隱這操作......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幹好吧!




豬豬大為震撼,再次發問:“這李商隱難道真是個缺心眼?”




被問到的衛青也沉默了一下,他在宮中素來謹慎,凡事三思而後行,實在是不能理解李商隱的行為動機。




太極宮。




貞觀群臣也對這後面的淵源感到頗為意外:“難道李商隱娶妻之時並不知曉王家和李黨的淵源?”




孔穎達說出口連自己都覺得荒謬,果然長孫無忌不贊同地道:“兩黨之爭勢同水火,即便王茂元有心隱藏又能藏得多少?兩黨之間,派系已明。”




“那李商隱,可就犯了兩重忌諱了。”




投奔李黨臣子,又娶其女,時人眼中,可不是將自己與李黨綁得牢牢的麼?




眾人對視一眼紛紛默然,以他們這些朝堂頂尖人物的眼光來看,這位小李才子在官場一道上,實在是單純得很。




盛唐。




杜甫神情頓住:“這......如此行為,世人看來豈非背主?”




中唐。




白居易也懵了一下:“李商隱應下親事之前,不曾細思過麼?”




“豈止是應下親事之前?”元稹默默補充,“投奔王茂元任下,便已是一步錯棋了。”




酒樓。




李商隱的的事先前鬧得沸沸揚揚,杜牧自然也有所耳聞,擰眉又哼了一聲:“李商隱,沒腦子!”




其他吃瓜群眾的反應也很強烈,他們前一秒還在感動於令狐楚和李商隱的感天動地師徒情,結果李商隱給他們玩了這麼一個展開???




眾人紛紛捂臉:“老師屍骨未寒他就投向李黨,這不是忘恩負義背德叛主麼?”




“李商隱糊塗啊!娶妻之前不能想想麼?”




“所以令狐家培植一位新科進士,到頭卻為李黨做了嫁衣?”




“我若是令狐家的人我氣死了!”




“最難消受美人恩,貴人太多也不見得是好事啊!”




而令狐綯聽到這裡終於再也忍不住拍案而起,大罵道:“忘卻家恩放利偷合,如此詭薄無行之人,天下共棄!”




他滿腔怒火,目眥欲裂。父親愛重李商隱,常將人帶在身邊,久而久之,令狐綯和這位青年才子也成為了知己好友,二人亦曾詩酒唱和,共論詩文。




彼時李商隱科舉失利,不告而別離開長安,愁緒難解之際仍千里迢迢來信與他抒寫緣分,更直言二人“一日相從,百年見肝膽”的情誼。




他憂好友落寞,回信勉勵,並在好友再次科考之時暗中運作,真誠相待如此,可李商隱一入王茂元幕府,二做王家的乘龍快婿,把這麼多年的知交之情放在哪裡?把父親的殷殷教導與提攜之恩又放在哪裡?




令狐綯越想越氣,從李商隱答應娶親那一刻起,他們令狐家與他就恩斷義絕了!




【於是,牛黨認為他娶了李黨的女兒,投奔了李黨,就是李黨的人;而李黨覺得他是牛黨中堅令狐楚的弟子,又與令狐綯關係匪淺,自然還是屬於牛黨。所以李商隱在兩個黨派都不受待見,裡外不是人,這個處境莫名有點蘇軾?】




【想到別人調侃說,支持新法的站左邊,不支持新法的站右邊,中間那位您就是蘇軾老師吧!李商隱估計也是個不知道往哪兒站的吧!】




酒樓。




杜牧的嘴角抽了抽,一副要笑不笑的樣子。




北宋。




躺著也中槍的蘇軾一臉無奈:“楚姑娘這玩笑怎的又開回我的身上了。”




蘇轍在一旁撫額,雖然如今並未到那一步,但他覺得這確實是自家兄長會做出來的事。後人促狹是促狹,嘴上卻犀利得緊。




其他人也在先前的課文裡瞭解過蘇軾的人生經歷,此時聽到這句紛紛忍俊不禁。




宅院裡對上述二人經歷都相當清楚的李清照覺得好玩:“這話換到李商隱的身上不就是‘支持牛黨的站左邊,支持李黨的站右邊,中間那位您就是李商隱老師吧’嗎?楚姑娘說話可真有意思。”




她笑得樂不可支,轉又道:“蘇軾曾自嘲自己一肚子不合時宜,看來李義山更勝一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