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元始天尊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心學?不,數學。


  王先生所列舉的三條路,各有千秋,互有利弊。

  “道門所求太大,太遠。”

  申公豹搖搖頭道:“只怕是此界歸墟,都看不見苗頭。”

  道祖求得最大,追求永動機的境界,實現了無中生有,基本上滿足一切慾望,如果金錢財寶,香車美女,如同空氣一般唾手可得,沒有會去爭奪。

  在享受一切低級趣味之後,覺得空虛乏味,自然而然會走向高級的求道,探索,感悟人生。

  這條道路最高,最大,但,也最難。

  無中生有的永動機,這是什麼境界。

  申公豹覺得最起碼是一個大羅。

  以地仙境界去求大羅境界,在沒有任何人指點的情況之下,至少是以無量量劫計算的。

  “所以道祖才是道祖。”

  王先生讚許道:“自神道覆滅,煉氣士崛起,道祖是第一個開道之人,觀神魔吐納元氣,拾法登天而行,不管道路多麼困難,東勝神洲的道祖都會一直走下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道祖卻有一顆赤子之心,赤誠之心,能堅定不移走下去,這是我輩所不及的。”

  申公豹若有所思,萬劫不磨,永恆不退,說得何止是境界,更是道心。

  若是失去了這種道心,只怕是大羅也會變成先天靈寶。

  “至於佛陀的路。”

  王先生沉吟片刻,緩緩道:“為顯至公而近偽。”

  佛祖求得最廣,希望眾生都無私奉獻,在死之前將金身散去,將靈氣歸還天地,將財富歸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證得一場空。

  人世間如同遊戲場一般,眾生的意志輪迴,體驗百樣人生,最終覺悟成佛,而,那靈氣始終保持一,不增不減。

  這條道路看似可行,但,人性充滿了貪嗔痴,始終希望多吃多佔。

  只要有人存有私念,在轉世的過程多帶五公斤的靈氣,日積月累,人心向下,那麼六道輪迴體系必將崩盤。

  “所以王道友覺得,佛陀路走不通?”申公豹意味深長道

  這位身合三教的王先生,竟然在否定三教的道路,在批判推翻中尋覓自己的新路。

  “佛陀的路,只適合少部分人。”

  王先生嘆息一聲道:“眾生的道德沒有那麼高,註定佛陀的路走不通,除非真能實現道祖無中生有的境界,資源無限,天下九州的生靈不再為外物苦惱,才有搭建六道輪迴的可能。”

  “那麼王先生認可墨家祖師的路嗎?”申公豹再問一聲

  王先生搖搖頭道:“向天外探索沒錯,但,兼愛非攻的理念同樣無法實現,就如同我儒家的大同社會一樣,只是一個夢。”

  墨家祖師的理念看起來得實際一些,朝著天外天探索,一步一個腳印,能看見道路的軌跡。

  可,愛是有階級的,一個帝王永遠不可能去愛平民,真龍不與螻蟻語,身處的環境不一樣,就沒有任何共同語言,自然沒有所謂的同理心,互愛。

  “批道,否佛,罵墨。”

  “甚至連自身的儒家都否定了。”

  申公豹頓時大笑一聲道:“王道友,您可真是一個驕傲到幾乎傲慢的人,請讓我聽一聽你的道路。”

  “佛家曰眾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我說:人人可為聖賢。”

  王先生沒有絲毫遮掩,無比坦蕩道:“舊聖已去,我當為新聖,這不是驕傲,也是傲慢。”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可,聖人當仁不讓!”

  若他只想做一個道德君子,可以躲在儒家這一顆大樹下乘涼,安心享受各種福利。

  但,他不是君子,他要成聖!

  聖人立教,意味著權利,同樣也是巨大的責任,要有跳出三教樊籠的勇氣與當擔。

  “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先生大袖飄搖,一枚枚棋子橫空而立,如同星空密佈,聲如洪鐘道:“我的路,名曰格物致知!”

  “本體只是太虛,太虛之中,日、月、星、辰、風、露、雷、電、陰霾、噎氣,何物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