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元始天尊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三章 酆都大帝與地藏王


  開天闢地之初,五位帝君秉承大道而生,順應大勢,建立天庭,統轄三界六道,芸芸眾生。

  他們象徵五行五方,統御一方神域,權柄廣大,從神眾多,天兵無數。

  分別是:

  中央元靈祖氣所化——黃老帝君,戴黃精玉冠,著五色神衣,常駕黃龍,建黃旗,天兵一百二十萬人。

  神職: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靈。

  南方丹靈祖氣所化——赤帝真君,戴赤精玉冠,著丹羽飛衣,常駕金烏,建朱旗,天兵一百三十萬。

  神職:令萬物之永存,運天精之南夏。

  北方洞陰祖氣所化——黑主玄君,戴玄精玉冠,著玄羽飛衣,常駕玄武,建皂旗,天兵八十萬人。

  神職:護二儀而不傾,保群命以永安。

  西方皓靈祖氣所化——金皇元君,戴白精玉冠,著白羽飛衣,常駕青鸞,建素旗,天兵七十萬人.

  神職:上導洪精於上天,下和眾生於靈衢。

  東方青靈祖氣所化——青尊天君,頭戴青精玉冠,著九青羽衣,常駕仙鶴,建鶉旗,天兵七十萬。

  神職:養二儀以長存,護陰陽以永昌。

  光從天兵天將的數量來看,有志於天帝之位的帝君,一直在招兵買馬,擴張自家麾下道兵神將。

  五方帝君有所差距,但,始終處於同一領域,乃是神王境界的強者,希望自己上位天帝成為貨真價實的神道帝君。

  但,想要成為帝君,成為天庭之主,就必須先鎮壓其他神王。

  想要鎮壓神王,必須擁有帝君境界。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在彼此僵持的局面下,麾下子民的數量,座下戰兵的多少,就成為決定性的力量。

  神道不同於仙道。

  仙道講究偉力歸於己身,超脫逍遙,一人獨存。

  神道乃是集眾之道,信仰生靈越多,神靈的實力就越強大。

  舉一個最簡單例子。

  一個人有一百斤的力量,兩個人有兩百斤的力量,以此推類,這是理論上的數據。

  現實中卻難以做到,一個人是一條龍,一群人是一群蟲,人數越多,力量就越分散。

  神靈卻可以居中調節,起到共鳴的作用,完美實現億萬人合一,排山倒海,捉星拿月的偉岸之力。

  所以神道的戰爭,不止是個人戰爭,更是爭奪子民,爭奪地盤,爭奪信仰,傳播理念,吸引眾生的戰鬥

  能夠踐行神靈的道路,即便不信仰神靈,也是神靈的力量源泉之一。

  北方黑主的道路是寂滅,是殺戮,是陰暗,在天庭建立之前,他在誅殺先天神,在天庭建立之後,他在誅殺妖魔。

  東方青尊的道路充滿生機,在受到金皇申公豹的影響之下,逐漸趨向於仙道,神仙並行,居於海外,帝力於我何加焉。

  五神中,南方赤帝與中央老君的道路最為衝突。

  南方赤帝推崇眾生如火,集道為炎,揮灑無量的熱情,己身如同大日一般,無私貢獻自己的光與熱。

  黃老君則認為,一動不如一靜,太過激烈會對三界造成損失,在造化孕育之下,眾生會自己找到出路。

  在金皇申公豹編寫《楊戩—九九八十一難》的時候,赤帝與黃老君打得不可開交,狗腦子都要飛出來了。

  “炎炎紅日升扶桑,金烏飛上天中央。”

  赤帝威嚴的聲音響徹寰宇,傳播三界,偉岸的身影,君臨天下,令眾生沉浮,萬靈叩首。

  自開天闢地以來,結聯盟,立天庭,他本就是懷著無窮野心,卻不遮掩。

  猶如天上大日,熊熊燃燒,眾生不可直視。

  至高的神靈,居於天上。

  “赤天已死,黃天當立!”

  光輝璀璨,一枚枚符文垂落,猶如漫天星辰,鋪就成虹光星橋,黃老君顯化人世間,猶如大地之主,厚德之神,從大道盡頭走來,步伐穩健,一步一蒼天。

  每一步踏出三界都為之震動,彷彿大地脈搏,宇宙呼吸,又好似一尊無上神魔踏過天淵叩關而來,要逆行伐天。

  一者立於天上,一者站於大地,皆是神聖光明,王者之尊

  神體上的道光揮灑,照耀了古今未來,貫穿了時光長河,洶湧澎湃,奔騰不休的咆哮聲湧來,浩浩蕩蕩,一往無前。

  諸神眾生都為之膽寒顫抖,不少智者明悟,決定歷史的關鍵時刻到來。

  無論是誰勝出,都將改變三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