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144 某些行為的底層邏輯(第一更)

“郭經理,大三大四的,不弄個八小時?我現在全天都可以過來的。”

張鐵嶺有些好奇問道。

“這沒什麼必要的,其實有效工作時間,就那麼兩三個鐘頭。一般只有重複作業才會堆時長,那就是個體力活兒。咱們現在也算是磨合磨合,帶帶新人新手,搞得太累反而會影響開發進度。”

“那我們白天過來幹什麼?”

“打打遊戲,看看資料,隨便。”

郭威說完這句話,牲口們都是看向了張浩南。

“臥槽別看我啊,我他媽又不是經理。郭經理是專業,我相信他說的肯定有道理。”

聽了這話,郭威也是笑了起來,對一眾牲口道:“實際上以前輕工業部門的自動化程序開發項目都是這樣的,除了最後重複勞動作業要加班加點,初期框架設計、模塊設計,都是比較寬鬆的。技術崗一般不建議疲勞作業,其中包括腦力勞動。”

宣傳上是一回事,怎麼出成果是另外一回事。

絕大多數技術崗位,只有極少數天才可以保證自己長時間的大腦興奮,這些人也通常是某個系統工程的總師,或者子系統下的負責人。

這些天才本身可以高強度工作,且不影響思考靈感,但對同一部門的下屬,則是不建議這麼幹。

一是體恤,二是下屬們跟自己不同,不是頂級天才。

但主要是後者,因為容易過度疲勞,然後拖延開發進度。

張浩南從郭威所說,也確信這貨的確接觸過輕工業部門的研發,實際上也不僅僅是輕工業部門如此,幾乎所有系統工程都是如此。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潛的,都不建議一般人員高強度加班。

這跟碼農和一線製造業的境況完全不同。

不管是一線碼農還是一線產業工人,加班的本質,是資方通過延長工作時長來提高項目週期內的總利潤。

什麼職場puA或者服從訓練等等,那些都是廢話。

其本質轉化成三個字就是“喝兵血”。

再轉化成兩個字,那就是教科書上說的“剝削”。

重生前張浩南開過機械加工廠、五金廠,也做過汽配和耗材銷售中間商,很清楚其中的利差有多大。

兩個規模一樣,營收一致,生產品類相同的工廠,選擇讓工人加班的工廠,在人工支出上,全年能省下百分之二十五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