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193 沒格局和有夢想(第二更)

下午研討會盡管不具備決定性意義,但會議流程還是非常緊湊,主講是建康市國家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劉諶。

休會期間,張浩南屁顛屁顛過去狗叫。

“劉院長,辛苦。”

他這麼一喊,劉諶很是高興,要是喊他劉主任,反倒是不會笑得這麼親近。

“現在一攬子協議,神森那塊地和廠房,手續已經走完,過完年就要動工。”

“院長請放心,四月份肯定先運行一條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不是做電動自行車,也不是特型三輪車,而是普通電瓶三輪車。

其餘車輛對零部件、外包圍開模有要求,但普通電三輪不要求好看,只講究皮實耐用加載重可觀。

因此在生產加工上,車架車斗只要做好加強就行。

而且張浩南的目標客戶,也非常特別,都是江南農村或者城鄉結合部的個體戶。

其實“五家埭農機廠”已經試做了幾輛,周邊村莊中的養殖業個體戶非常感興趣。

這也跟沙城市區禁摩禁拖拉機有關,因為有些養殖個體戶,比如說養豬戶,他們因為是本地人,所以自然多少有點門路去酒店收泔腳。

量不會特別大,但又比一兩百斤兩三百斤要多,畢竟養豬數量少點十幾二十頭,多的三五十頭,就在這個範圍區間中,少也少不到哪裡去,多也不會多很多。

前幾年有拖拉機可以進市區,後來禁了,就只能想辦法借小貨車,自己買不是買不起,而是捨不得,覺得不划算。

有些用三輪摩托或者摩托車架板車的養殖戶,倒也不影響,但現在摩托車也不讓進市區,就有些抓狂。

因此一輛載重一噸上下的電三輪,就顯得非常合適。

尤其是夫妻檔的養殖戶,往往都是兩人一起出行,三輪車座位弄得寬敞些,坐兩個人也不是問題。

這款車,張浩南可以肯定是姑蘇、梁溪兩市他故意一筆帶過。

實際上校方的目光,也的確是盯著兩輪車和特型車,對這不上不下的玩意兒根本沒在意。

但張浩南跟機械學院正在安排的第一款要推出的春季產品,就是專門針對個體戶需求而研發的電三輪。

並且機械學院早就根據“五家埭農機廠”攢出來的幾輛“原型車”,進行了重新設計。

額定載重一噸,實際可以承載一點五噸,車架上的加強筋不說是密密麻麻,那也是櫛比鱗次……

不過為了避免被建康市的頭頭們噴,張浩南現在是將之前盤下來的“太湖路輕工技校”校辦廠,改造成了車架生產線,總裝還是放在建康。

因為車架生產線這事兒,梁溪市政府雖然沒啥想法,但馬山區的頭頭們很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