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248 狗叫專業戶

“……”

越來越明白什麼叫農業現代化的徐振濤,直接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他是知道張浩南在五家埭有經適房計劃的,雖說他現在還沒有打算上項目,但有樣學樣的精神是很足的。

他打算圍繞大橋肉類食品廠,做出相關產業。

最近他根據姑蘇農業局的指示,大概月底到勞動節,要去淮西、江右、三湘三個省份考察。

主要是考察當地醃製品副食品的製作工藝,還有小吃零食的發展。

江南主要以蜜餞、糕點為高端產品,有一說一,大橋鎮就算想做,也沒那個品牌號召力。

但現在不一樣,有“大橋肉鬆”這個頭牌,徐主任想要發展幾個小紅娘也實屬正常。

目前重點考察項目,是三湘地區的香辣魚乾、魚尾、鴨肫、鴨脖。

要做規模做過三湘地區,可能性不大,畢竟基礎不一樣,技術水平也不一樣。

調和好香辣味這件事情,可不是什麼拍腦袋俺尋思大法,用牛油、豆油還是菜籽油,加不加香菜香蔥還有洋蔥,產生的風味截然不同。

所以徐振濤主要目的是學習他們的模式,即農產品到銷售端的打通,有一點他也是在避免的,就是儘可能讓農民多賺一點,而不是把利潤都留給中間收購商,這樣不利於大橋鎮的長期發展。

也就是今年,大橋養豬場開始複製到江皋市,徐振濤這才發現張浩南不惜把魏剛請出來,也要打通到鄉村基層渠道的好處。

人力成本、行政成本固然抬高,但有一點非同小可,那就是商譽。

“沙城食品”很想獲得超額利潤,但張浩南在操作上,並不追求超額利潤,而是選擇儘可能地讓合作社所在地的農民主動自願跟著走。

這就需要讓利,哪怕幾分錢,一年下來也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按照正常的邏輯,“沙城食品”應該會少一部分利潤,但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

以彭城所屬豐邑縣為例,這裡有“沙城食品”在彭城地區唯一一處農村合作社,在豐邑縣金陵鄉,本地主要種植的蔬菜是韭黃和牛蒡。

原本就是聊勝於無,畢竟運輸也是個麻煩事兒,但今年春季第一茬菌菇交割之後,就引發了轟動,因為實驗性質的二十餘畝地,總交割量接近三十萬斤。

一般來說彭城這種淮北中原地區,冬季是不出菇的,但因為“沙城食品”跟沙城市政府、豐邑縣政府有實驗性質在,所以兩江省、兩浙省的農科院專家也提供了四季出菇實驗技術。

技術支持方是“沙城食品”,投資方是豐邑縣政府,跟金陵鄉的關係反而不大。

所在合作社的村莊,敢合作本身也是承擔了相當大的壓力,村裡的老村長時刻準備著喝農藥自殺以謝天下。

這老村長願意頂著風言風語上這樣的項目,蓋因他也是高麗戰場上開過槍的老兵,跟張剛謙同屬一個師,交情是以兩個老頭兒的戰友情在脆弱地維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