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393 很有興趣

也正因為需要不斷學習,原本停止學習的人,再次發現了學習的重要性,不是模糊的明白,而是實際工作不得不明白。

這也讓他們進一步想要把小孩接過來,而想要接過來,就又得讓張浩南這個大老闆滿意。

因為工齡不夠三年,只有大老闆有“任性權”,連副總丁永都沒有,丁總是個有條理的老好人,他才不會拍腦袋憑感覺做事。

之前謝寶蘭想要把自己弟弟弄來沙城上學,求的是趙飛燕,但被張浩南否決了。

那時候張浩南還信不過謝寶蘭,別說謝寶蘭,就是仲曉慧這個嬸孃,他都信不過。

現在自然是大不相同,也算是盡心盡力、矜矜業業,謝寶蘭做事還沒出過岔子,也確實守口如瓶,沒有老闆家宅的事情傳揚出去,那就值得讓張浩南動用“任性權”。

謝寶蘭的弟弟可以來沙城混個暑期班,自然也可以來沙城讀書。

隨著“沙城食品”的被動擴張,原五家埭幼兒園的規模已經不夠用了,哪怕這個幼兒園已經是事實上的沙城最大幼兒園。

今年暑期在解決員工子女就學問題上,最大的動作就是開分校,設置在了“大橋食品”旁邊,因為自帶警務室,算是給學校安全加了雙保險。

張浩南在福利項目上的投入,也直接導致了基層員工如果不是跟他一樣中彩票,否則為了孩子,在工作中都會保持克制不跟工友起衝突。

“威逼利誘”大法,也算是永不過時了。

而張浩南的行為,也算是給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增加新的亮點,謀求進步的教育局,已經基本敲定了“五家埭農機培訓中心”升級成正式的中等專科院校,只是學校名還沒有定,並且又因為農機培訓中心本身還有盈利項目,項目剝離也需要過程。

此事魏剛也是全程盯著,他謀求大學落戶沙城這一點不假,但不代表他只盯著大學。

大多數地區的中等專科沒落跟時代有關,大勢不可逆,但局部地區逆勢而起,也並不是說不行。

全看行業類目。

倘使是封閉系統,比如鐵路,比如電力,比如菸草,這些一樣還是基層勞動力的重要補充。

但在全面市場競爭中,就難免力不從心。

魏剛琢磨的,就是希望憑藉“沙城食品”在兩江省的特殊行業地位,來推動農機相關如維修、應用等等崗位的就業穩定輸送。

這就需要政府基層部門的協調,魏剛跟省內諸多退休老幹部保持聯繫,也是方便在一些附加值不算太高的行業,儘量也做一點工作出來。

前兩年圍繞農機培訓中心組織的收割機隊、翻耕機隊,是相當成功的帶動富裕案例。

基本能保證一個夫妻檔的收割機駕駛員,一季回本,兩季盈利。

但是如何長期盈利,這就需要更高層面的市場指導,否則就是一窩蜂,最後導致個體戶不斷加大投入成本,最後利潤越來越少。

類似大貨車超載競爭這種事情,魏剛是要儘可能避免在農機上重現,畢竟跟大貨車重載或者長途的工作場景不同,農機的作業場景是固定的,可控的。

因此一到夏糧、秋糧,或者直接點就是整個夏天,魏剛總會拿出一點時間,前往五家埭的農機培訓中心看看。

今年也不例外,反正他在大食堂蹭吃蹭喝也沒人說什麼。

就是這一次蹭吃蹭喝跟本地老頭兒們聊天時候,尤其是跟那種上了七十歲的,讓魏剛算是大開眼界。

他之前還納悶,怎麼就能教出張浩南這麼個玩意兒。

現在才知道,多少帶著點必然。

得虧是個新社會啊。

“張南要回轉?魏市長,他打電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