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513 輕描淡寫

商品種定種從來都是極為重要的事情,通常都會有政務院的人過來撐場子,按照幾年前的經驗呢,其實推廣起來很簡單。

今年受挫,純粹是原先的長三角鯿魚養殖產量可觀。

也就是養殖戶本身的效益還行。

去年光兩江省的鯿魚產量,就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規模是非常可觀的,而普遍老百姓口袋裡也都有了點錢,消費能力也不錯,所以常吃魚的地方,銷路倒也不愁。

幾年前張浩南在河裡抓到的小鯿魚根本賣不出去,太小了,懶得弄,可見食材上是有了挑揀的選擇。

再有“蘇幫菜”中做鯿魚並不清蒸,因為兩江省的鯿魚是塘養,大水面很少,土腥味要遠遠超出荊楚、三湘的同類品種。

別說洞庭湖、梁子湖的大個體上等貨,就是一般的普通小湖泊散養品質都要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湘楚二地的“武昌魚”可以上鍋清蒸,且味道還不錯。

張浩南這次來松江水產大學,吃的也是紅燒鯿魚,不過裡面加了竹筍。

油煎過的魚皮香味十足,用的正是“浦江一號”這個新品種。

“張總,‘浦江一號的推廣,要說容易,以前是真的容易,水產公司也好,還有養殖戶,都是願意試一試的。可是去年開始呢,好些地方吧,都去養蝦養螃蟹了,養鯿魚的呢,又都不願意浪費水面面積……”

羅裡吧嗦說了一堆,今天接待張浩南的是主持項目的頂級專家,也是松江水產大學的教授,唯恐張浩南當他在放屁,還專門給張浩南科普了一下魚類選育的困難。

從選育到定種,前後加起來十五年。

怎麼說呢,搞農業類研究的,一輩子也沒幾個項目。

大多數人一輩子的青春,就是交代在某個項目上,並且開花結果的時候,估摸著兒子都能在學校打群架了。

對此,張浩南內心毫無波動,只是埋頭吃紅燒鯿魚中的竹筍,然後淡定地吃完整條魚,最後嗦了一口魚頭,他才道:“再來一條。”

“……”

“……”

陪同的人也是無語,但張浩南趁著服務員傳菜的空隙,笑著道,“你們只管放心,不要把事情複雜化。讓學校成立個相關公司,或者直接就是學校、院系、實驗室甚至是個人,以技術入股。我會跟池。”

“……”

“……”

霍金來了要不要敬酒不知道,反正松江水產大學的人是打算幹了。

然而張浩南抬手壓了壓:“不要太客氣,既然找對了關係,那就是自己人。話又說回來,能被人如此重視,這說明學校的學術氣氛、教學內容是沒有問題的,也相當於對我作了擔保。”

“所以呢,很多官面上的廢話,沒必要奉承我,你們搞學術的對我不怎麼了解,以後慢慢了解了,就知道我很好說話的。錢是身外之物,該省省,該花花。”

“可是張總,一百個村,那得……”

“小意思了,松江本地有個跑得蠻快的運動員,我在他身上都要投上一億多,一百個村的鯿魚,就算不如人,那也差不了多少的。”

“……”

“……”

儘管張老闆沒有大金鍊子和手錶的習慣,別人看他穿著打扮,也委實猜不出有啥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