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522 大市場佈局

“什麼意思呢,比如說‘大橋產業園內的一些小型罐頭廠,他們承接‘大橋食品外包加工訂單的時候,是要接受‘大橋食品的內部資質審驗,以及隨時隨機的生產條件抽查。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柯城現有交通運輸不利的狀況,反過來要求資源開採企業達到審驗標準之後,再去獲得便利交通條件的使用權……這裡,就要將衢江龍游碼頭專門提出來,因為按照現有的通航條件,一百噸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一連串的東西很多,但很顯然柯城市政府是可以有核心東西捏在手裡。

在公路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水運在貨運物流方面,從強勢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強勢。

柯城本就沒辦法左右省內城際交通的建設方針,也沒有那個財力去承擔,但是解決區域內碼頭物流,這點錢,擠一擠,終究還是有的。

幾十公里的雙向四車道或許修不起,十幾公里的雙向二車道,全市集中力量搞一搞,問題不大。

當然現在柯城市政府也沒辦法發債券,搞攤派多少也不合適,不過用集體資源入股的方式,再把股權拿去抵押,銀行捏著鼻子,這錢也不是不會放。

只不過既然都去兩江省走了一遭,還專門在大橋鎮專門,資金上的事情,其實陳正和張濟深都清楚,現在不算什麼大事情。

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是跟基層老百姓要做好溝通,並且在用人上把好關。

沒錢的時候突然來筆錢,誰的眼睛不是跟狼一樣發綠?

柯城的會議相對來說是比較低調的,不過兩浙省顯然不會輕易放過柯城可能引來的肥肉,所以七月份已經幾次有省裡的人過來視察,對柯城的哭窮也就是稍微聽一聽,承諾是不會給的。

畢竟主要目的,就是想打聽“太湖航線”到底會投多少,“沙食系”跟運河沿岸城市接觸到什麼程度了,每個城市每個航段每個閘口每個節點又分別談多少錢?

陳正口風很緊,他可不敢隨便亂講,整個項目事關未來柯城十到二十年是吃肉還是喝湯,這當口天王老子來了都別想撬開他的嘴,區區省府,拼著這副市長不當,怎麼地也得抗過去壓力。

不過壓力之大,也讓陳正有些喘不過氣來,過來做他工作的,除開柯城老早退休的老同志老前輩,省府辦公室的人就差給他扣上無組織無紀律的大帽子。

但兩浙省省內去跟“沙食系”對話是不可能的事情,沒這個信任基礎,所以只能省內摸底,問一問航線沿途城市兩級政府,“沙食系”有沒有開始接觸。

主要是烏程和嘉禾兩地的下屬縣市,其中烏程市因為緊鄰太湖,是最有可能提前接觸的。

兩浙省省府跟烏程市政府溝通之後,確認了“沙食系”的確有考察,不過率先過來的商貿團,居然是為了推廣“吾家農機”的小型機。

至於說市屬各局委有沒有主要幹部私人溝通,烏程市政府還真不好回報省府的詢問。

嘉禾市因為早先夏糧、秋糧的機耕機收外包,跟沙城這邊有點交情,再有嘉禾市定位就是兩浙省的糧倉,農業才是根子,所以有些事情,嘉禾市的幹部也沒有什麼其他幻想。

正因為這種思維誤區,兩浙省哪怕省內高層,也沒有太重視嘉禾市方面有沒有什麼動作。

而實際上的情況,恰恰相反,“沙食系”率先以米果類食品加工為切入點,跟嘉禾市進行了投資上的交流。

食品工業落地嘉禾市,然後打造江南地區最大的米果類食品加工生產基地,涵蓋“產、運、銷”一體,這其中自然包括了沿海近海航運碼頭和內河航運碼頭。

這裡面可不是隻有沙城市政府幫忙搭個橋,還有松江市顧俊沙農墾單位,以及下沙縣政府,松江市農業局不做政策指導,但會給與一定的財政支持。

也就是說,松江市農業局可以在某個特定的框架內,通過包括不限於財政撥款在內的資金支持。

至於說所謂的框架,那自然是大米制品的精加工增值。

顧俊沙、下沙等地,是松江整個大市的糧食自給核心,在這樣的現狀下,其實跟嘉禾市在兩浙省的困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