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696 組織需要你刷臉




嘰裡呱啦說了一通,訪華科學家的翻譯們一個都沒聽懂。



好像是普通話,但就是一臉懵。



不過還好,翻譯們發現中國的科學家,也帶著翻譯,也沒聽懂……



那沒事了。



很公平。



小趙秘書累得滿頭大汗,拿著介紹書不斷地講解,萬幸他對“沙食系”的企業規模如數家珍。



數據張口就來。



有些禿頭老漢沒提到的,他就做個補充,比如“浦江一號”這種十億規模產值的小業務,說出來的時候,京城來的人一臉的錯愕。



合著這種級別的,還不配魏主任提一嘴?!



小趙秘書尋思著……還有鰻鱺呢?!



好傢伙……



然後韋爾特曼在沙城吃了一頓鰻鱺宴,魏剛請的客,之後他就做了一個決定,在中國做半年訪問學者。



別問為什麼不想念家鄉的風車,問就是鰻魚太好吃了。



事實真相當然不是因為鰻鱺肥美,而是密歇根大學打算七月份派出訪華考察團,以及韋爾特曼在北美的孩子們,也想過來看看他,順便看看能不能做點兒小生意。



學術上的事情,在北美想要做生意,後來者難度越來越高,不是“根正苗白”,委實有點兒門檻。



全球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新興的大型財團,投入大量科研經費進入一個或者多個領域了。



這是個機遇。



韋爾特曼跟沙城市政府還一起去度假村吃了頓好的,期間他聽說了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



或者說,是一個承諾。



那就是,某個叫“農村供銷合作社”的單位,未來會變現大概三百到一千五百億,這筆錢,是對“西格爾”的一點兒微薄補償……



韋爾特曼尋思著這錢都可以開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升級版了,他四十年前的博士生導師萊昂·範霍夫就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理論部主任,同事們想要搞多少經費他太清楚不過。



頂尖理論物理學家是所有領域科學家中,花錢最恐怖的群體,沒人知道會收穫什麼,社會上看到成果後續是四十年後。



至少韋爾特曼很清楚,老師在烏得勒支當理論物理教授時的一些想法,是在前年才有了社會面的積極反饋。



那年,他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為一個頂尖的基礎科學研究者,有三樣東西要不斷挑戰:靈感,時間……還有經費。



沒有了蘇聯的當代,再想輕易地從北美財團那裡拿到錢,已經很難了。



而歐洲,科學家們要說服的不是弗蘭克,不是不列顛,不是德意志……而是所有!



所有國家!



所有政府!



讓他們的人民知道這些研究很重要,讓他們的政府批准預算,讓他們的議會審核通過!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想到這些,韋爾特曼就感覺有些疲憊,還好,自己已經過了還要瞎折騰的階段。



他覺得現在挺不錯的,在晚年的時候,竟然還能有如此美妙的旅行。



“那老東西怎麼不早點死的?”



“哎呀,張老闆,這不還是借一下你的虎威,跑外人面前裝一裝嘛。消消氣、消消氣,魏老他肯定不會亂來的,對……咳嗯。”



秘書長自己“對不對”都沒說完,然後沒忍住,笑了起來。



為了掩飾尷尬,趕緊給張浩南倒了點茶,稍微添了點兒,然後接著道,“京城的同志也跟過去了,好像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如果說有什麼大型項目,放西北或者西南,有張老闆你出來幫忙張羅一下,開大會審批也容易通過。”



“中央準備了多少錢?”



張浩南此時看出來了,合著兩江省的秘書長,居然做了傳聲筒。



論級別,還不夠去中央轉悠,可見是省府大院的集體決定,派他來做傳聲筒。



“這個數。”



豎起了一根手指。



不是一個億,不是十個億,也不是一百億,而是一千億。



但顯然中央是沒有這個錢的,只能說逐年增加,不斷累積。



放以前,肯定沒有這樣的勇氣,但現在如果有人合作,增加信心,那麼整體信心就會大大增強。



張浩南本人,就是這個規劃之外的信心。



“學術上的吹風,會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幫忙;但是經費問題,就需要張老闆辛苦一下,現在國內國際上來講,您都是講話有份量的。而且有些單位的經費挪用,也需要您辛苦走動走動,吃個飯,參加一些飯局。”



秘書長也攤開了說,“還有就是在日內瓦那邊,有科研經歷的,莫茲格方面總計大概有兩千五百人左右,如果能挖……能邀請個七八百人來華交流,那肯定也是最好的。就像去夫子廟的基輔羅斯工程師,能請過來,就是勝利。”



“我有什麼好處沒有?”



“不知道您對政務院的……”



“不去。”



“……”



不等秘書長說出部門職位,張浩南直接拒絕。



思來想去,張浩南想起一事,“綦江的馬洲島,崇州的開沙島,給我開發吧,馬上‘華沙大橋’通車,我想要打造一個度假療養為一體的旅遊中心。跟‘走馬塘機場’算是配套。”



“開沙?有三四平方公里啊。”



“還有幾個五萬噸船塢。”



“……”



崇州其實有整體規劃,再加上“兩江省港務集團”的統一,從資源配置上來說,崇州就不那麼捉襟見肘。



一個外沙市,一個開沙島,僅造船業就能讓崇州每年穩住兩三萬人的就業崗位。



而建設過程中的土木工程就業,數量也是相當龐大。



不過源頭在哪兒,崇州市各部門都是心中有數,很記張老闆的人情,現在就是等幾條跨江大橋通車,崇州起飛是一種必然,誰來做部門一把手都是政績瘋狂刷,都不需要額外養手套來注水。



對官僚們而言,這種實打實的成績含金量太高了。



過去注水的數字再大,都沒什麼卵用,省裡眼睛不是瞎的,而且中央每年每個月都有人下來視察,長三角是基石性的區域,所有驗證過的成功經驗,才會往這裡復刻。



“我跟體育總局也有一些項目要談,不放開沙就放馬洲。馬洲要不要修橋,再說的。但碼頭已經有了,‘沙洲物流’也經常在那裡靠岸臨時停泊。員工的反饋很好,綦江市也有開發的需求,就是離綦江核心區域太遠,是被邊緣化的地帶。給我的話,至少中間江皋市也能跟著喝湯,我從來不炒地皮,多的解釋應該不需要吧?”



“不需要不需要,張老闆你說話算數的,省裡不相信任何人,也不可能不相信你啊。不過呢,開沙到底面積大,崇州也是著眼未來的,而且開沙島上也有四五百戶人家,這也需要安置。是不是……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