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724 面善

在雪城東南的山區中,村落大多都有些熱鬧的過去。

鬍子、老棒子、老毛子……

以“闖關東”為時間分水嶺,前後有著明顯的生活習俗不同。

此處還做獵戶營生的,其實祖上並非是本地的土匪,除開解放後正經上工的,反而是海岱省的響馬以及冀北省的鏢師、武師多一些。

特點就是口音,有些村子裡的人說話,一張嘴就是正到不能再正的普通話,這種通常都是祖上冀北過來的,倒不是“京爺”,所以也沒有“京片子”。

大致海拔一千左右的地方,稍微有一些祖上冀北的武師,會兩手巴子拳或者掄起來虎虎生威的通臂拳;往東南海拔一千四,祖籍海岱省的就多了,也夠橫。

道理也簡單,山溝溝比不得省城或者早些年開埠的地方,再加上各種少數民族混居,不橫連傻狍子也不給你打,更遑論下個夾子啥的。

康耀祖摸底很有一套,有了姘頭唐珊珊的合作,他找了幾個鄉的鄉長,一頓飯的事情,就把底細摸清楚了。

之前因為風聲緊,很多平日裡耀武揚威的山裡“土霸王”,此時也都夾著尾巴做人,吃飯的傢伙也都不是藏家裡,而是藏山裡的“避難所”,其實就是巡林時候的休息站,一般都是幾個村合夥兒搭建的小木屋,能防熊瞎子和東北虎。

淡水、鹹肉、老式火藥和鐵砂、霰彈***,也有以前本地民兵訓練用的木柄手雷,上繳過一些,但總有遺留。

陳家的年輕人還需要一個過程。

對康耀祖的狗腿樣,張浩程有點不適應。

他總覺得張浩程有些面善,似乎是在哪兒瞄過一眼。

普桑為什麼被人津津樂道?

就是老普桑具備牛逼到炸裂的通過性、適應性,只不過現在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但在當年,土老闆開這車是真能開回老家,而不是找個手扶拖拉機把車從坑裡拽出去。

“我叼,南哥連"高麗仔"都有?”

老家有人的好處,以一種極為微妙的形式體現著。

有點像白話,但沒有羊城那邊正,更“村”一點。

“他不願意動腦筋的嘛,阿南安排什麼就是什麼。”

在東北很少有南方的那種獨家村,原因很簡單,氣候環境決定的。

不過他並不知道康耀祖也有點不適應他,因為康耀祖總覺得張浩程身上的味兒不對,可又說不上來是什麼。

本以為這裡信號不好,所以準備了自家的衛星電話,結果沒想到信號居然還行,估摸著附近哪座山頭有信號塔。

臥槽!

“程爺,前面就是熊瞎子溝,往南再有五里路,那李胖子村就是了。”

快到李胖子村的時候,張浩程用方言喊了幾個人過來,康耀祖沒聽太懂,不過有一點他很確信,這幫人裡面,除了沙城那邊的方言,應該還有嶺南的。

所以原先道上流行的“大黑星”,並非全都是“嶺西科技”,東北的鉗工數量長期就是冠絕全國,僅松江可以比一比。

“程哥,要拉去大阪嗎?”

“這哪兒說得上,都是給南爺辦事,應該的應該的。”

“生意現在越做越大,正常的。現在關西做"高麗仔"中介的,全都往我們這裡靠,"國慶節"結束了,你們也去學一下"高麗話",在京都或者大阪,當個經理也挺好的。”

現在倭奴鬧得最歡也最野的“怒羅權”,裝備清一色“嘎呀河科技”,並非是採購自閩越同行或者各種洪門天地會字頭。

之後才是種子化肥。

他一直以為“張浩程”這號人物還在大阪,而不是在東北,在他眼門前。

一路到了李胖子村,這村落背山而建,院子連著院子,形成了非常密集的聚落。

他們閒聊歸閒聊,卻是讓康耀祖終於反應過來,原來這個張浩程……就是那個張浩程。

現在山區的地能種,主要原因就是建國後的水利工程,溝渠水庫是必備的,第一波糧食增產,就是因為水利。

“嘎呀河”是滿語,本意就是“彩珠河”,古時“東珠”,就有從這兒出的,不過時光荏苒,珍珠的產值遠不如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