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738 只不過是略微出手




徐振濤的問題就是太過類似老派幹部,當官的技術差了一些,有時候也不知道該說是好還是不好。



“老闆,調試好了。”



“嗯。”



大橋鎮的會議室,除了鎮資管理公司的諸葛進喜,其餘大橋鎮政企幹部都沒有參加會議,級別不夠。



有行政級別,也有保密級別。



沙城農業局的陳文林晚到了一會兒,進來看到張浩南穿著大衣躺椅子裡面磕松子,鼻子嗅了嗅:“張老闆,啥地方產的?有點香啊。”



“蒙兀省的,老徐家裡摟的。”



“還有沒有?”



“自己抓。”



衣服口袋一扯一提,陳文林也不客氣,抓了一把也跟著磕起來,豐富的油脂讓陳文林連連點頭:“好貨色啊,能批一點過來沙城農貿市場嗎?”



“想太多啊,難弄的,當地打‘松塔’不輕鬆的,產量上不來。”



“現在批發也要六塊一斤,就是運出來太難。要是開條鐵路進山,就省力了。”



陳文林聊松子的原因,是他下半年都在跑堅果類的副食增收,其中大頭是點心製品,包括了蛋糕、冰激凌等等製品。



蛋糕這個大品類,不是隻有廠房,還有個體戶,劉諶在江右省做了一回“清湯大老爺”之後,臨川市下轄有個小縣城叫瀘溪縣,主動邀請劉諶過去考察了一番。



因為確實很誠懇,所以劉諶在去年二次考察完柑橘類種植基地的總體區劃之後,就順路去了臨川市。



路不好走,不過當時劉諶也熟悉了路況,搖搖晃晃過山過水的,還真就在瀘溪縣呆了好些天。



這是個人口小城,資源配置也非常一般,但好就好在人口少,一個行業專精,就能養活一個縣城。



本地從事烘焙製作的已經成了規模,但並不正規,各種小作坊、個體戶比比皆是,而且多有去松江、餘杭等城市開蛋糕店的風氣。



從提振家庭收入來看,整體還是不錯的。



可要是就這樣,劉諶敢斷言,未來必定會被工業化生產流程沖垮。



不過很顯然,瀘溪縣有個年輕副縣長,也有這樣的遠見,所以他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就是開創首個“城鎮供銷合作社”。



當然毫無疑問的,這是“沙食系”內部的框架。



以瀘溪縣的實力,想要獨自完成烘焙類產業的工業化改造、品牌化建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別說是瀘溪縣,就是臨川市、江右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同樣也是不具備競爭力。



政治經濟強勢的省市,不管有意無意,都會滾雪球一般地壯大。



在沒有更高層級的國家級戰略以及國家級超級企業介入之前,是不可能抗衡這種趨勢的。



所以這個副縣長的思路,讓劉諶很是驚訝,以至於後來劉諶回到姑蘇之後,還時不時鼓勵對方讀他的研究生。



劉諶甚至還專門幫對方開了課題,愛才之心在整個贛東、贛東北的經濟學學術圈都傳遍了。



而具體到操作上,劉諶並沒有操之過急,而是先從整個產品線的配套上入手,先建立一定的產業規模,以及摸清楚自己的市場定位。



這就有了堅果類副食增值增收的方案,只不過瀘溪縣體量太小,不太可能建立“姑蘇產業園”或者“兩江工業園”,因此還是要藉助企業為載體。



“大橋食品”和“大橋工業園”是主要合作方,沙城市政府農業局則是在“華東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大基建框架下,提供了市場諮詢、產銷溝通的技術支持,又在姑蘇市農業局的建議下,通過姑蘇市和臨川市的政府對接,建立了規模不算很大的崗位就業路徑。



原本臨川市政府興趣不大,但因為能創造就業,於是也就對瀘溪縣的自力更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當然總體上而言,多少還是臨川市要佔一點瀘溪縣的便宜,只不過這點兒利益來去,對劉諶、陳文林等人而言,無傷大雅,也懶得計較。



“張老闆,這趟海岱省的白菜,有啥說法沒有?”



“能有啥說法,不就那幾招嘛,你又不是沒見識過洋人不要臉起來,其實一點底線都沒有。更何況南朝鮮人只是洋人的狗,臉本身就沒有。”



調試線路的時候,海岱省那邊已經能看到大橋鎮這邊的畫面,張浩南坐那兒的形象,瞬間將會議的氣氛拉低了不少。



從組織到“有活力社會團體”好像就差這麼一個人。



“張總旁邊的是誰?”



“陳文林,沙城農業局的局長,很有水平。‘大橋養豬場’在江北地區的推廣,他出力很大,在農民工權益保障上,也很出彩。”



“崇州市那個外沙港剪綵,我好像見過他啊。”



“噢,邱少飛跟他關係很好,好像是同學還是什麼,這個要回頭問一問。”



齊州這邊農業廳的人多了一些,還有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負責人,都是老相識了,有畫面的時候,張浩南還招了招手算是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