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作夢的懶蟲 作品

第490章 軍功制度

 “明日孤就下旨,召姬旦來朝歌,見見這連黎侯都藥自愧不如的大才。” 

 對帝辛來說,召姬旦來朝歌,只是舉手之勞。既然姜黎把他說的這般厲害,那就是見見也無妨。 

 點頭同意此事後,就聽帝辛繼續問道:“只是推行禮制,就能讓大商重新強盛起來嗎?” 

 說到底,帝辛最關心的,並不是誰來制定商禮,而是這麼做,是否真的能讓大商重回巔峰。 

 “只是推行禮制的話,恐怕還不夠。因為就算是大王,想要給親信封官,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也需要有合適的理由。” 

 “唯有如此,方能服眾。” 

 “而能夠讓所有人都信服的理由,就只有立功了。所以,大商對外征戰的事,不僅不能停,還得繼續擴大規模。” 

 在推行禮制之外,姜黎又給出了新的建議,即加強對外用兵的規模。 

 “還要加大規模?” 

 帝辛不可思議的反問道,就大商現在對外用兵的規模,已經被人說是窮兵黷武了。 

 若是聽姜黎的,繼續加強規模,他已經不敢想,世人會怎麼議論他了。 

 “大王若想提拔奴隸,培養親信,就必須打仗,瘋狂的打仗。唯有如此,才能迫使國內貴族退讓,給予奴隸更多的權力。” 

 姜黎這可不是說笑,而是後世真實的例子。春秋初期,諸侯國還有國野之分,可到了戰國時期,什麼國人野人,全都沒了,只有貴族和平民。 

 為何會如此?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頻繁的征戰,導致大量國人與貴族死於戰場之中。 

 隨著軍隊越來越少,諸侯為了提升兵力,不得不動員野人,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讓他們奔赴戰場。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周國奉行多年的國野制度沒了,野人紛紛變為平民,在種地之外,也有了參軍從政等權力,正式走入歷史舞臺。 

 帝辛想要任用奴隸野人,小規模的試用可以,但想大規模的推行,國內貴族肯定不會同意。 

 這時候,只需不停的發動戰爭,逼這些貴族親自上戰場。如此一來,只要死的人超出他們的底線,他們就會同意帝辛的提議,讓奴隸頂上去。 

 而奴隸與野人一旦上了戰場,那施加在他們身上的枷鎖,就會出現裂縫。之後再想為他們謀取更多的權力,那就簡單多了。 

 “不行啊,若是傷亡過大的話,那些貴族會造反的。” 

 帝辛這次沒有同意,因為姜黎太高看他了,真以為傷亡過大的話,他還能壓得住國內的貴族嗎? 

 錯了,若是傷亡過大,國內貴族最先想的,肯定不是讓奴隸頂上去,而是換一個不繼續發動戰爭的天子。 

 “大王可制定軍功制度,殺同境敵人一個,可記一功,累積九功可升一級。若有滅國破城之功,甚至可封為諸侯。” 

 “只要讓國內的貴族明白,通過戰爭,真的能讓他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那就算大王不想發動戰場,底下的貴族也會逼著你開戰。” 

 姜黎研究過大商,經過幾十萬年發展,各大貴族內部,都積累了大量的人口。然而,族人是多,可能夠安排族人的位置卻不多。 

 這就導致很多貴族後裔,往往都只是頂著貴族的名頭,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力,甚至有的連封地都沒有。 

 而這部分沒封地、沒權力的貴族後裔,被稱為國人,在整個貴族群體中,最少也是佔了九成九。 

 九成九,什麼概念,說明他們已經是事實上的野人了。扣掉光鮮亮麗的身份,他們與野人又有什麼區別? 

 一樣要下地勞作,一樣要為生活而奔波,一樣要聽從貴族的命令。 

 不過,相比較於野人,他們終究有個光鮮亮麗的身份,這使得他們擁有比野人更多的權利,如參軍,如從政。 

 正常情況下,沒人願意參軍,去戰場上拼命。可一旦功勳制度立下,只需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就能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是獲得爵位。 

 那這群無財產無封地的國人,肯定會爭先恐後的湧上戰場,用命去拼一個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