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 作品

第159章 分兵


  在經過了漫長的爭論之後,法國指揮部還是確定了他們的下一步計劃。

  戴高樂的北方集團軍將在接下來一分為二,其中五萬人北上攻克魯爾區,另外五萬人則是南下配合南線的部隊打一個殲滅戰。

  這麼選擇的目的很簡單,因為向東進攻柏林的方案遭到了軍方的強烈反對。

  他們表示不可能執行這樣的命令,直接讓步兵攻擊五百公里外的方向無異於讓士兵去送死。

  哪怕往東進攻真的能迫使前線的一部分德軍後撤,也達不到殲滅他們的目的,反而會陷入新一輪的拉鋸戰。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德國的戰略縱深足以讓他們在法軍到達柏林前拉出一支預備隊來。

  而且單憑北方的一支孤軍進攻很容易遭到對方的夾擊,德軍只要抽出一部分預備隊就能做到這點,畢竟德國東部還有五萬國防軍的兵力。

  所以法軍事實上只剩下兩個選項,要麼北上攻擊魯爾區,拿下這個德國的工業心臟。

  要麼南下吃掉德軍部隊,在殲滅了德軍主力之後再圖謀其他方向上的進攻。

  這就有點類似於1941年德國在攻克斯摩稜斯克後面臨的選擇,究竟是直接攻克莫斯科好還是先攻擊基輔好,攻克戰略要地和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總得選一個。

  沒有辦法,畢竟你的兵力不足以支持兩個方向上同時進攻,自然要有所取捨。

  當然了,魯爾區實際上更像哈爾科夫而不是莫斯科,這裡只是做一個類比。

  軍方更傾向於南下,這個方案更加穩妥。

  只要吃掉了國防軍在南方的十五萬部隊,哪怕只吃掉了一半的數量,那麼對於後續的推進幫助也是很大。

  雖然情報顯示德國可以拉起更多的部隊,但是裝備的損失是實打實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法國人不知道德國背地裡的軍火生產是怎麼樣的。

  在他們的視野裡,德國的軍火公司跟法國比起來就像螢火跟皓月的區別,想要迅速補充起來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是政客們更希望先佔領魯爾區再南下,因為這是之前邁爾斯許諾給他們的東西,先吃下來才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