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 作品

第165章 論持久戰


  跟英國方面的談判比預想中的順利,張伯倫一聽到德國要聯合蘇聯,立刻就給予了讓步。

  為了給法國下絆子,英國允許德國繼續擴軍至四十萬人,這在原先的基礎上又翻了一番。

  斯特拉瑟本來還想爭取能夠讓德國實現普遍義務兵役制,不過張伯倫最終還是守住了底線。

  作為讓步,德國被允許裝備坦克和大炮,允許研發新型武器,空軍也是被允許的。

  這對於德國來說意義重大,之前一直藏在臺面之下的各種新式武器和裝備都能夠光明正大地拿出來。

  有了這些助力,德國面對法國的勝算就很大了,英國方面甚至允許德國在歐洲招募志願軍來抗擊法國侵略。

  德國則必須保證保持跟蘇聯之間的距離,不得請求蘇聯方面出兵保障德國的安全。

  同時,為了緩解德國裝備不足的問題,德國將會從英國購買一批多餘的軍火。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雖然德國並不需要,但是為了掩人耳目,也是為了給英國一些好處,這項條款也被加了進去。

  《英德互助條約》的簽訂對英德雙方來說都是雙贏。

  在戰爭的背景下,德國被允許放開手腳進行擴軍,四十萬軍隊的數量足以讓他們應對法國的常備軍。

  同時其他西歐國家見自己的老大英國下場支持德國,紛紛表態要支持德國抗擊侵略。

  在之後的國聯會議上,大會通過了定義法國為侵略者的議案。

  雖然法國對此表示不屑,不過大多數西歐國家還是投出了贊成票,於是法國便被國際聯盟理事會開除出國聯。

  英國人對此非常高興,他們再一次削弱了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哪怕這次戰爭法國最終勝利了,他們在歐洲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

  許多中立的國家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心,紛紛要求制裁法國的侵略行徑。

  而牽頭制裁的國家只有英國才有資格,這無疑進一步加強了英國在歐洲事務上的影響力。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同時德國還向法國境內提供了一大筆資金,這批資金最終流向的是法國的新聞界。

  無數媒體在收了五十萬馬克之後迅速揮舞著他們的筆桿子洋洋灑灑地寫了萬字長文斥責法國政府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