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 作品

第295章 柏林奧運會


1931年,無疑是動盪不安的1年。

經濟危機在這1年依舊持續,絲毫沒有消失的跡象。

德國在歐洲品4處出擊,讓許多小國都感到了恐慌。

在烏克蘭,黑軍跟蘇聯紅軍正打的熱火朝天,雙方在廣袤的平原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而伊比里亞半島上也是打成了1鍋粥。了,長槍黨、國**線以及共和政府3足鼎立,每個人都想要拿下西甲聯賽的冠軍。

對於德國來說,民族工人黨的上臺挽救了國家那脆弱的經濟。

雖然只是暫時的,但是為困苦中的人民提供了工作和麵包,這就是足以讓他們死心塌地的支持民族工人黨。

不過不是對於所有德國人來說,民族工人黨都是如此美好。

雖然民族工人黨奉行的反猶政策主要是傾向於打擊猶太資本,不過這個政策下放到民間之後,普通猶太人跟猶太資本家之間的區分就不是很大。

許多民眾分不清楚猶太人跟猶太資本之間的區別,往往是無差別的進行攻擊。

整個1931年,雖然德國總體上的暴力事件是在下降的,從730起下降到了469起。

但是猶太人遭遇暴力事件的數量卻是在節節攀升,從1211起上升至269起。

許多外表上看起來像猶太人的德國公民都遭到了攻擊,他們被攻擊的原因不都是因為財富,而只是單純的仇恨。

那些民族工人黨的支持者,對於猶太人的厭惡,在宣傳攻勢下已經上升到了1個新的高度。

他們認為經濟危機是猶太人造成的,雖然斯特拉瑟沒有這麼講過,不過他們已經默認了。

很顯然,血統劃分還是比其他劃分方式要更加容易1些。

這些事件使得德國的猶太人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不少具有猶太血統知名人士都選擇移民了國外。

他們移民的目的地不是美國,也不是英國,而是去了東方的蘇聯。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美國跟英國或者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都處於經濟危機之中,去那裡的生活甚至還比不上留在德國。

而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幾乎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