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 作品

第349章 清算軍工企業


“你的意思是以德國目前的生產能力無法完成在1933年之前部隊完全換裝的目標。”

斯特拉瑟問道。

“是的,元首。

雖然我對裝備部進行了改革,提高了生產效率。

但是這麼龐大的生產任務是難以完成的。

何況我發現我們的軍火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大量浪費。”

施佩爾開始給斯特拉瑟講解為什麼那些企業會降低德國的生產效率。

歷史上缺少資源,國內市場狹小,對1戰嚴格配給制度的恐懼,種種因素糾結在1起,形成了納粹德國複雜而又古怪的經濟體系。

現在的德國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響。

更何況,根據斯特拉瑟的描述,未來德國要打1場世界大戰。

戰爭是長期的,需要大量的企業進行生產。

然而廣大的私人部門卻不願意投入到軍工生產中,這造成了資源配置上的極大地混亂。

畢竟現在民用企業的利潤遠遠高於軍火企業,資本總是想往利潤最高的地方流入。

在這種糾結的情況下,私營企業的牴觸對國防經濟起到了事實上的破壞作用,

“開開心心領訂單,拖拖拉拉做訂單”,這就是現在德國經濟,或者說軍火工業最典型的狀態。

不僅是寶馬奔馳和克虜伯公司希望這樣做,哪怕是高度國有化的格里戈公司內部也有類似的聲音。

他們認為,既然現在已經佔據了利潤最高的產業,為什麼不加大力度繼續投資呢?

把錢投到軍火上的利潤比投到可口可樂上少多了。

“你的意思是我為了避免德國軍備混亂保留下來的軍火企業反而成為了德國擴大產能的障礙?”

斯特拉瑟感到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是真的。”

施佩爾肯定了這個觀點,他接手裝備部部長已經3年了,這3年他1直在跟克虜伯等公司明爭暗鬥。

1開始這種鬥爭還是比較隱晦的,但是隨著德國軍備任務的不斷迫近,這種矛盾逐漸被激化到明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