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 作品

第421章 蘇聯出兵


9月11日,德軍繼續推進至彼得庫夫,該地守軍驚訝於德軍的推進不得不選擇投降。

而此時的波蘭方面,儘管已經在華沙西面倉促拉起了1支新的集團軍,普魯西集團軍。

但其集結卻受制於德軍的轟炸以及通訊的落後,而十分緩慢。

同時直到9月11日中午,儘管波蘭方面已經認識到有必要將部隊撤退到維斯瓦河附近設置新的防線,但如何撤離卻成了問題。

因為彼時整個羅茲集團軍和克拉科夫集團軍已被德軍撕得粉碎,而實力最強的波茲南集團軍雖然建制還算完整,但因為北面防線的崩潰,波蘭總指揮希米格維也不敢讓波茲南集團軍由側翼南下打擊德軍突擊的箭頭。

關鍵決策發生在9月10日到11日之間,此時希米格維面對4面破碎的戰線,心態上已經失衡。

且由於彼時英法仍未按約定向德國西線發起猛攻,而讓整個波軍的高層幾乎都蒙上了1塵陰霾。

悲愴間,希米格維否決了由波茲南集團軍指揮官庫特雷茲巴少將南下進攻德軍側翼的想法,而僅僅要求各部迅速向華沙進行收縮。

與此同時,更為可怕的是就在9月10日早些時候希米格維更是認為華沙淪陷已成定局,為此他在當天決定將波蘭的最高統帥部遷移至佈列斯特。

很大程度上,這算是希米格維在這場戰爭中的又1個重大失誤,因為既然說波軍現階段的戰略在於將部隊以華沙為核心進行收縮,那麼華沙必定需要有軍隊的高層將領坐鎮才能形成堅強的抵抗核心。

而且最高統帥部的罈罈罐罐在這樣危機時刻的輕率轉移,也必然會加劇波蘭現有各部隊的混亂。

但不論我們後來人對此有多少假設,總之因為這1動作導致9月10日到9月11日之間,波軍尤其是華沙和波茲南方向出現了嚴重的混亂。

而在此期間,還有1個至關重要的決策來自於波軍高層最終還是同意了由庫特雷茲巴少將提出的,波茲南集團軍立刻南下進攻德軍側翼的設想。

但此時華沙方面之所以會如此果斷的同意,恐怕也是跟不久前9月10日左右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先頭部隊已經打到華沙附近這1事實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