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大廈 作品

五百四十二章 開銷

建城並非搭火柴盒,不是劃一片地,然後在這片地上修葺四堵高大平整的城牆圍起來就能算完工。

 

這種玩意在大炎頂多算是個山寨。

 

從土木立項規劃開始的那一刻便需要用到各種技術。

 

從基本城市區劃,到獸行道與普通道路的相交相分,再到那地下繁雜引水、排水、存水的暗渠系統,諸多事宜所要用到技術大大小小不下百餘種。

 

而且,以上這些還只是凡俗的理論技術,大頭都在陣紋之上。

 

一座城池的建立所需的大大小小陣法不下千種。

 

所以這類大興土木的大型工程一般都會由數個,乃至數十個不同行業的商會分包承接。

 

不過以天安商會的體量倒是完全不必擔心這些方面。

 

在許元話落之後,華鴻沒有任何思考,回答簡單明瞭:

 

“承接可以,銀子不夠。”

 

大炎新建城池一般分為四個流程。

 

朝廷立項撥款—商會投標承接—朝廷徵發徭役—商會開始動工。

 

先拿銀子後動工的模式對於商會而言是一種保障,而徭役的徵發也省去了商會很大一部分人力支出。

 

這麼乍一看商會很有賺頭,但問題是撥款這個銀子是遠遠不夠,一般情況只佔總工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甚至有的貧窮的州府衙門只給五分之一。

 

不過即便如此,依舊有著很多的商會對此趨之若鶩。

 

因為為了彌補商會的損失,朝廷的會給予其在當地新城的政治區劃之內一定的特權,有些是礦場靈田開發權,有些是長達數十乃至上百年的賦稅減免。

 

簡而言之,就是將一次性付清的工程款置換成了一些在本地政治特權。

 

大炎境內,除了那些有著宗門或者朝堂背景的大型商會,其餘中小型商會起落興衰的迭代速度是極快的。

 

他們大多都是無根浮萍,近乎沒有任何抗風險的能力。

 

一次天災,一次人禍便能將他們數年乃至十數年積蓄耗空。

 

而就算一直一帆風順,一直靠著行商建產擴大規模,沒有政治背景的他們一旦越過了某種界限面對的便是被摘桃子。

 

而朝廷的這個政策便給予了這些新興商會一個成為世家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這是朝廷對這批新興商會團體的招安政策。

 

不過天安商會壓根不需要這玩意。

 

華鴻就算承接這類工程,那也是看中了規劃地內的一些戰略資源。

 

而惠州縣那邊有什麼?

 

什麼都沒有,能做的都是一些凡人產業。

 

凡人產業雖然也賺錢,但那得成規模,僅僅數十萬凡人產出,天安商會根本看不上。

 

至於說惠州縣戰略位置?

 

他華鴻能在天安商會會長這個位置上一坐數十年,靠的可不是著跟著小姐一路起勢的“從龍之功”,而是實打實的能力。

 

大炎境內那盤根錯節的官道網絡早被印記在了他的腦子裡,隨便報一條官道名稱,華鴻便能立刻說出沿途有哪些州府,哪些重鎮,所產出運輸的貨物是哪些品類,甚至沿途可能遭遇的風險,需要用銀子打點官員。

 

心中想著,華鴻看著面露思索的小鬼,輕聲說道:

 

“惠州縣若真這麼重要,在此之前的行政等級哪會只是縣府?確實,長天你說得沒錯,惠州縣的確處在兩洲交界,京畿入口,但問題入口可不止它一個,而其旁那條京北官道在京畿與北境的運輸份額之中不過只有寥寥的十分之一。”

 

沉默數息,許元輕嘆了一口氣,忽然出聲:

 

“華老爺子,你不會真以為把小白族人遷徙到那裡,惠州縣還只是一處普通縣城吧?而且,京北官道繼續往北通往的地方是哪你不清楚?”

 

“通往秦龍隘和京北府。”

 

華鴻沒有任何停滯答完直接反問道:

 

“所以,長天你這話的意思是想要造反?”

 

話落,他那視線平靜而沉穩便緊緊的注視著許元,矍鑠的眼底卻帶著幾絲探尋。

 

對於這話,許元沒有立刻回答。

 

他忽然想起了曾經那老爹對他囑咐。

 

謹言慎行。

 

以後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他人加倍揣摩。

 

略微思忖,許元回答得很認真:

 

“我們至少需要做一些防範,皇帝時日無多,在此之前他必然會有所動作,屆時沒了蠻族與北境宗門的牽制,三十萬北封軍一旦南下.局勢很可能朝著我們不希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