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九十六章 誰才是真正的威脅?

最終,劉儉選定了四個人:南陽人黃忠,右北平土垠人程普,遼東玄菟郡徐榮,五原郡人高順。

至於縣丞孫堅,因為是中央委任的官員,在無戰事時無法徵調。

呂布他當初見過,是屬於那種在思想和行為上還有一定瑕疵的人,不適合在雒陽使用。

張遼,徐晃,于禁這種因為年齡或是入仕時間等問題的原因,沒找到。

這些人是劉儉根據他對於歷史人物的記憶而篩選出來的,但他此番要換的包括一個司馬,同時還有三十餘名佐吏,所以只是這麼四個人顯然是不夠的。

剩下的人,劉儉也不想自己繼續挑選了,他希望盧植能夠幫助他篩選一些可靠的地方軍吏,同時還是符合尚書檯要求的。

對於選人這方面,盧植擔任尚書,在這一方面自然要比劉儉厲害的多。

一開始盧植沒有弄清楚劉儉選擇輔吏的態度,因此不敢給他亂出主意,但劉儉認定了幾個人之後,就請盧植幫忙篩選,那按照盧植的篩選標準,這人自然就是篩選的非常快了。

只是盧植心中頗有些堵得慌。

跑到選部來待了一大天,他就莫名其妙的選了這麼四個!

剩下的一大堆還得自己幫他琢磨,這算是什麼事?

這不是閒死徒弟,累死師傅嗎?

隨後,更換越騎營屬吏的事情,就開始正式進入了流程。

……

……

數日之後,劉儉的一份奏疏通過尚書檯被呈到了劉宏的手中,奏疏之中是彈劾他越騎營的司馬以及三十七名署吏挪用軍糧,暗藏軍餉之事。

劉宏看到了奏疏,二話不說,直接對尚書僕射說了四個字:

“慢查,清算。”

之所以要慢查,是因為貪墨這種理由,只要不是數額過於巨大,在劉宏執政期間就不宜過於追究。

畢竟當朝的皇帝也是“向錢看向厚看”的作風,若是隻準皇帝收錢,不準官吏貪墨,那對於目前由劉宏一手建立的大漢朝官場體制而言,絕對是有害無益的。

這會對劉宏目前賣官鬻爵的政策產生很大的影響。

有了賣官鬻爵的政策作為前提,那吏治就一定不能太清,這是一件相輔相成的事情。

但這個理由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既然劉儉提出了證據,那這事也不能不管,所以說這些屬吏該罷免還是要罷免的,只是罷免的理由,需要隱晦一點。

若是能夠通過談話來解決這件事,讓這些人自己滾蛋,自是最好不過的。

能夠在第一時間知曉劉宏旨意的人,是宦官。

張讓聽到劉宏要查越騎營的消息之後,哭喪喪的跑去見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