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一百四十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

畢竟,比起望族豪右而言,他們對皇帝已無威脅,若是連他們都對皇帝失去了信心,試問陛下真有事急之時,又該啟用誰人呢?

請陛下善待這些碩果僅存的諸王們吧!

至少有他們在,還能證明這個天下是劉姓王朝。

劉宏看完劉儉的奏疏後,不由沉默了。

最後,他決定,不追究劉續這件事了,只是親自寫信痛罵了劉續一番。

這一次,劉宏甚至都沒有除掉劉續的封國。

劉續本以為這一次必死無疑,沒有想到最後不但留下了性命,連封國都保存了,只是迎來了劉宏的一封痛罵,但這對劉續來說,實在是難以想象的最好結果了。

劉宏的信中還提到了劉儉為他求情的事。

劉續隨即親自趕往南宮縣,以王禮向劉儉表示感謝。

劉儉說自己也只是盡一份綿薄之力,雖然他們兩個人的血親緣分較遠,但畢竟都是宗親,自己該幫忙的時候,也確實是要幫忙的。

當時,劉續握著劉儉的手,哭的老淚縱橫。

雖然事情比較隱秘,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劉儉幫著劉續躲避了除去封國危險的事,還是在北方的劉氏宗族諸家傳開了。

距離安平國最近的,且還比較有名的劉氏宗親有三位。

一位是常山王劉暠,一位是甘陵王劉忠,還有一位是劉宏不久前委派到甘陵幫劉忠重新建國的甘陵國相劉虞。

常山王劉暠在張角起事之時,雖然沒有像劉續與劉忠一樣被生擒到廣宗,不過他也並沒有比他們強到哪去。

常山王劉暠之所以倖免,是因為他當時直接跑了,遁入了深山老林之中,直到黃巾被剿滅之後才返回了常山國。

雖然逃跑也不算什麼光彩事,但畢竟還是要比被黃巾活捉強些。

這名在位三十二年的老王在得知了劉續的境遇後,急忙致書給劉儉,邀請他到常山國的行宮一聚,讓他略盡地主之誼。

畢竟這年頭,還把他們劉氏諸侯王當回事,這麼幫忙的宗親後輩,委實也不太多了。

稍有點能耐的劉氏宗親,大多已經是靠向了本地望族,被士族群體吸收同化了。

劉儉並沒有著急去常山國,並不是他不想搭劉暠這一茬,只是他在南宮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讓劉儉不得不慎重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