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一十九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

眼看著已經是下半年了,興平元年也將過去。

但是這一年,河北發生的大事實在是太多了。

特別是以荀彧和關羽為中心的北疆地區!

就在劉儉與王匡作戰的時候,遼東地區往東南,也發生了一場鏖戰。

而這場戰事的始作俑者,不是已經被大漢朝打散兼併的烏桓諸落,更不是因為石墨效應,而逐漸從馬上民族進化為牧場經濟的鮮卑部落……

大漢這次的對手,就是昔日辰國之中,所分裂出來的辰韓。

所謂的古之辰國,最初的提法是在《後漢書·東夷傳》中的“韓有三種…皆古之辰國也。”

所謂的辰國,按道理來說應是司馬遷所記載的真番旁眾國,而‘眾國’的意思,應該就是多個部落所居之地的名稱,而非任何政治實體,更非什麼國家。

而這個漢書中記載的辰國,在西漢期間,因為使用銅器向鐵器的轉型,間接漸使得多部落開始向大部落聯盟轉型,西漢之後,古辰地區逐漸形成了三大部落勢力,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

而這三大部落勢力,在後來逐漸發展出了各自的文明,馬韓為百濟、辰韓為新羅,而弁韓則形成了伽倻聯盟。

而在東漢後期,漢江以南的馬韓部落聯盟之中,形成了一個小的政治體,是一個叫做伯濟的小國,建國時其領土還不足以越過漢江。

但是伯濟的政權雖小,卻比較能嘚瑟,心中沒有逼數。

《三國志》記載: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

這可以看成是新建立的百濟很不安分,桓帝靈帝之時邊郡的控制力下降,因此伯濟多有冒犯。

東漢末年領土收縮,伯濟疆界越過漢江以北,佔領了當初西漢時設立的真番郡併入樂浪郡後在漢江南北的部分土地。

中原戰亂,對於小小的伯濟部落,諸侯們當時都沒有心情和餘力管他們,但是現在,是荀彧和關羽主持幽州以及北疆大局。

鮮卑和烏桓,還有石墨鐵礦也出口的產業鏈已經形成,大漢朝對北疆遊牧部落的掌控力度空前,是該騰出手對付一下這些跳樑小醜了。

於是乎,不久前協助荀彧收服了烏桓諸落的關羽等猛將,從遼東南下,直奔半島,首先就對伯濟國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伯濟國再怎麼得瑟,也比大漢朝落後的太多。

這個時代的大漢,不論是在文化、經濟還是技術上都領先世界太多了。

而在大漢朝當中,目前就技術以及經濟,包括對科研程度的重視來看,劉儉的河北毫無疑問排名第一。

關羽、張飛、黃忠等人在北疆所率領的軍隊,其不論是戰力還是甲冑配備率,都比內地的冀州軍要高。

因為在劉儉看來,河北對外所顯示出的軍事力量非常重要,只要北疆的環境安定,能夠不斷的為河北內部輸血,中原諸侯他想打多少打多少。

在得到了荀彧的命令之後,麴義在遼東負責繼續建軍與訓練,田疇和田豫負責異族事務,關羽、張飛、黃忠三員大將率領一萬全副武裝的精銳甲兵,南下奔百濟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