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

劉儉沒有站在董卓的位置上來經歷這個過程,但當中的難受和心酸,他是非常知曉的。

我想知道,若是換成普通人,或許早就已經急流勇退,承受不了了。

這個時代,對所謂的抑鬱症沒有概念。

但是當一個人面臨太多的時候,他抑鬱也是非常正常的。

對於這個天下來說,誰的壓力最大?

劉儉覺得董卓的壓力最大。

對一個六十多歲的人而言,他的抗壓能力確實已經達到了極致。

但問題是,以董卓這樣的身份來說,他又怎麼可能做到激流勇退呢?

“相國何出此言?”劉儉言道:“相國胸懷大志,胸中藏蘊天地之機,何其反要羨煞於我?”

沒有了朝堂上政治利益方面的束縛,劉儉和董卓說話也都能敞開一些心扉,大家彼此說的話多少也都能掏點心窩子了。

董卓嘆道:“老夫其實也並不是非要羨慕你的,只是老夫執掌朝堂這麼多年,總是感覺有心無力,寸功未得,每向前走一步,都是異常的艱難……朝局如此也就罷了,現如今連時政與民生老夫都弄不好。”

“說句良心話,老夫現在心中有點兒後悔當初率兵殺入雒陽城了。”

這話表面上聽著似乎是在謙虛,但你若仔細想想,還真就是那麼回事兒。

歷史上的董卓,到了長安之後,還真就產生了激流勇退的想法。

囤積財貨錢糧於郿塢,就是最好的證明。

任何一個對於天下有雄心壯志的人,不會將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放在郿塢之中,然後躲在那塢堡裡縱情聲樂,享受餘生。

郿塢是什麼?那不就是董卓專門修給自己的養老院嗎?

現在的董卓,似乎也已經走上了那條道路。

劉儉沒有吭聲,他大概明白一個六十歲老人現在的心情。

董卓,現在缺少有成就感的目標。

新政確實算是一個目標,這是對大漢朝天下有利的事,但是短期之內卻看不到成果。

董卓心中的成就感暫時無法用新政來彌補。

人是需要成績來進行自我肯定的。

董卓現在應該確實是非常羨慕的劉儉。

劉儉在河北做成的事業太多了,太值得肯定了。

隨便拿出一項扔到天下,就是值得被所有人所讚頌的。

很顯然,劉儉就是有他個人要前進的方向,心中絲毫沒有迷茫。

“老夫這一輩子在戰場上。南北縱橫,橫刀立馬,所向披靡,當年雖然也是受制於人,但老夫自認為是成功的。”

“可是今時今日,老夫卻不知道老夫進了雒陽朝堂之後,到底是對還是錯。”

“老夫在這裡努力了這麼久,似乎什麼都沒有做成功過。”

“老夫現在覺得,或許老夫真的不適合在朝堂執政吧。”

果然……劉儉心中暗道,六十歲的董卓果然有了激流勇退之意,怕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了。

對於劉儉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董卓在朝堂的存在,對於劉儉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

劉儉需要董卓在朝堂再堅持幾年。

他不允許老人家現在就激流勇退。

劉儉向著董卓拱手道:“相國乃是當世英雄,是儉此生最大的對手和知己,這一點,劉儉從無質疑,只是劉儉在河北與相國在長安相比,相國沒有劉儉建樹多,就是因為相國捨己之長,或者是說相國努力的方向不對。”..

董卓奇道:“何意?”

“請問相國,劉某人這些年在河北,最廣為人知的功業是什麼?”

董卓慢悠悠的回答道:“德然你這些年在河北做了好大事業,但論及最大的功業,毫無疑問就是治理北疆,先是烏桓內亂之後其諸落被你平定,那些烏桓人被你安置於幽州諸郡,供我大漢使用,又有北疆鮮卑各部也因為你的牧場政策,而少驅於水草,逐漸安居,可謂是解了我大漢心頭巨患,如今關雲長又率兵攻入三韓,擒三韓諸貴,為我大漢開疆拓土……”

說到這的時候,董卓一下子愣住了。

他摸著自己的大鬚子,若有所思。

劉儉道:“其實我大漢境內的是掣肘太多,而且漢境內現在屬於割據時期,諸雄並列,相國想要在漢境內短時間內立下被世人矚目的功業只怕是不可能的,新政是遺福後世之功,甚至可能是一兩代人內都見不到成效。”

“依我之見,關東諸地現群雄逐鹿,亂之又亂,相國本非士門出身,哪裡趟的明白這趟渾水?反倒不如將注意力放到您熟悉的涼州之地上。”

“劉儉這些年做下為世人稱讚的功業,就是因為對外!對烏桓,對鮮卑!”

“相國早年間的功業就是因為在涼州平定羌人而建立的,那時候相國的勢力尚弱,尚且能夠在涼州闖下諾大的名聲,如今,相國坐鎮關中,總攬朝堂,手中有二十萬兵馬,何愁不能定涼州?定涼州後,似我安烏桓和鮮卑一樣的安撫羌人,打通與西域諸國的通商,此事若成,則相國必可名揚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