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六百四十九章 諸劉入京

荀攸捋著自己的短髯,似乎也在皺著眉頭沉思。

不過,只是不消片刻功夫,他似乎就已經想明白了。

“呵呵,馬公,其實此事並不難猜,大將軍確實有他的意圖,如果我所猜測的沒錯的話,大將軍現在是在威壓長安!他想要讓關中境內更多的家族主動向他請降,同時,也是在等待著更多的朝中臣子暗中與他書信聯繫,向他表示忠誠。”

馬日磾聽到這,依舊不解。

荀攸解釋道:

“大將軍如今在長安周邊勢力最強,手下八萬大軍無人可敵。”

“他此刻不著急進長安,可是雍州境內的人卻著急向他表態呀!因為大家都需要一個前程。”

“大將軍將時間拖延的越久,這長安中人暗中與他聯絡的人就越多,雍州本地的高門望族,與他溝通的也就越多。”

“而反叛的高門望族越多,王允與楊彪等人的殺伐之心就越盛,諸豪門內部的不穩定性就越大,長安的政治格局也就越亂。”

“因為這樣,長安的朝堂以及望族之間,最終就會分成幾大政治勢力,彼此之間爭相內鬥,消耗不休。”

“只要他們不是鐵板一塊,大將軍來到長安之後,就可以將他們逐個收拾掉,最終將所有的政權歸於一手。”

馬日磾聽到這,很是讚賞的點了點頭:“公達果然高見!”

就聽馬日磾頗是憂慮的說道:“那既然大將軍已經有所動作,我們在長安城又該做些什麼呢?”

荀攸慢慢的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

“讓咱們系的官員,最近都閉門謝客,安坐家中,不要摻和政事,能不辦就不辦,能忍的就忍讓,能不管的事就不管,能推的公事就推出去,能過渡的權力就過渡出去,能稱病在家就得稱病在家。”

“反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少摻和一件事兒就少摻和一件事,能少見一個人就少見一個人。”

馬日磾一聽荀攸這麼說,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這話居然是從公達的嘴中說出來的。

這個人平時可是積極努力,用心為朝廷辦事的,他一心為天子分憂,為朝廷解決各種疑難病症,可謂勤懇!

怎麼到了關鍵時期,他竟說出這種話來?

“公達你此言吾實是不解……伱乾脆讓大家把官都辭了,不就好了?”

荀攸捋著自己的短鬚,呵呵笑道:“除了這官不能辭,其他的能不辦就不辦,就留個官名,剩下的就把自己當普通黎庶了,告訴咱們一系的所有人,這眼下,不辦事就是在辦最大的事!”

“願聞其詳?”

荀攸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浪費光陰之舉,其實我又何嘗願意?只是如今的形勢不一樣,眼下這種局勢,數月之後,朝廷必然推陳出新,所有的政事和體系都將改變,”

“正所謂破而後立,不破不立。”

“現在所做的事情,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後,都會成為無用功,既然如此,大家又何苦多耗費那份心力呢?”

“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現在做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被王允、楊彪等被找到機會廢除官職,驅逐回原籍,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們現在的就是做的就是隱忍!大家能夠忍氣吞聲,保住官職,待日後大將軍進京,我們清流一系人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將軍的羽翼,與大將軍一起輔佐朝政,匡扶新君。”

“大將軍剛剛進入長安,雖然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但也需要有能人幫助他處理朝政,運轉這個國家。”

“大將軍手下有文若叔叔,郭奉孝,田豐、沮授、審配……這些人雖然都是當世英才,但是這些人都只是在地方執政,卻從來沒有立於朝堂,沒有在京城中主持過一個國家運作的經驗,就算是他們驚才絕豔,但要是驟然之間將所有的朝堂政事交給這些人來處理,那一定會出大亂子的。”

“大將軍也一定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大將軍需要原先在朝廷待過的臣子來幫助他運轉這個國家。”

“而王允、楊彪手下的那些公卿之臣,就算是投靠了大將軍,你認為大將軍會對他們有多少信任?他能夠放心的讓他們替自己執掌這個國家嗎?”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國家最終還需要我們清流一系來運作,所以我們現在要儘量保護我們的人不受王允等人攻擊,等大將軍進入長安之後,我們清流一系自然就可以揚眉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