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七章 廢三公

這段時間以來,眾人紛紛商議給劉儉安排何等的官位,這件事一直成為朝中公卿以及這些劉氏宗親的一件大難事。

雖然這次進入長安廢帝,匡扶朝政,表面上的劉氏宗親的領導者不是劉儉,但那只是對外名義上的宣稱,實際上到底怎麼回事兒,大家都心裡有數。

沒有劉儉,光憑這些諸侯王和劉氏宗親,誰敢輕易進長安?

誰敢在朝堂上指責天子的過失?

誰又敢高聲喧喊廢立之事?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有劉儉撐腰,大家也都是按照劉儉的意思,順水推舟的來處置這些事。

新皇帝登基以後,所有的人都自然要回歸自己的屬地,按照朝廷的旨意辦事,而毫無疑問,劉儉將留在朝堂之中輔助天子管理這個國家。

而當今天子劉協很顯然是一個荒淫之人。

這個小子這次來長安處理這麼大的事兒,據說還帶了不少的歌女和舞姬,每天晚上自己一個人偷偷在帳中取樂,可見其根本也不是個什麼明主。

所以,劉儉的官位和爵位就很關鍵了。

皇帝不管事兒,那以後管事的自然就得是劉儉。

他的官職這,一定要衡量拿捏準確才是。

但就是因為不好界定,不好拿捏,所以這事兒才難處理。

一開始有人提議,不如封劉儉為大司馬大將軍,猶如漢朝初期的衛青一般,如此可以彰顯其功績。

但是這個建議很快就被荀彧和荀攸叔侄給否定了。

因為不論是什麼大司馬,亦或是什麼大將軍,再或是大司馬,對於現在的劉儉來說都不適合……大將軍雖然有開府之權,但名義上也不過是軍事方面的最高長官。

若是將一朝之政全部交由大將軍處理,未免有些越俎代庖之嫌了。

劉儉今後可不只是要處理一國軍事,更多的還是要全面掌控一國的政務。

所以簡簡單單的一個大將軍之名,還不足以能夠達成劉儉的志氣,也並不能夠使劉儉今後在朝堂中暢通無阻。

趙王劉豫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同時他也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劉豫眾人說道:“大將軍功蓋寰宇,不如以諸侯王之禮待之,令朝廷給大將軍封王,諸位以為如何?”

聽了這話,眾人都紛紛點頭,表示這個主意非常好。

特別是那群諸侯王。

“不錯,在我劉氏宗親中,如今對大漢朝貢獻最大的人就是大將軍了。”

“給大將軍封王,這是對大將軍最高的禮遇!”

“對呀,這也是向朝廷,向天下萬民承認了大將軍這十年來對我大漢朝所做的功績,讓天下人給大將軍歌功頌德。”

一眾劉氏諸侯王們紛紛點頭,認為此事非常好,而且他們非常想讓劉儉稱王。

因為這樣一來,劉儉就跟他們一樣了,這些諸侯王就等於是一個團隊的人了。

一想到劉儉也會成為他們劉氏諸侯王中的一員,這些宗親心中都是異常的高興。

於是,這些劉氏宗親們也不顧荀彧和荀攸,還有一些其他朝臣的反對,紛紛開始上表,希望新天子劉協能夠敕封劉儉為諸侯王,並予以其封地。

但很可惜,這只是這些諸侯王們的一廂情願。

在這些諸侯王們上表,希望天子敕封劉儉為王的當天晚上,荀彧和荀攸叔侄相約劉表、馬日磾一塊兒來到了劉儉的暫居之所。

他們想向劉儉建言,讓他不要盲目的稱王。

特別荀攸的心中很是急切,

因為這個時候對於劉儉來說,對於大漢天下來說,都是一個關鍵時刻。

劉儉一旦哪一步做不好,對於漢室天下的未來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但是事實上,荀攸著實有點兒小瞧了劉儉。

或者說,他還是不知道劉儉的為人。

“末吏,見過大將軍。”

一看這四個人一起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劉儉當即就猜到了他們的意圖。

“四位深夜時刻拜訪於我,想來一定是因為劉氏宗親們向朝廷上表,欲推舉我為王的奏章吧?”

“幾位不必如此緊張,劉某人雖然是愚鈍之徒,但也不是蠢的沒邊兒,這諸侯王現在到底能不能當,我自己心中還是非常清楚的。”

眾人一聽劉儉這麼說,眾人皆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看起來劉儉並沒有因為進駐長安掌握了最高權力,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他還保持著一顆冷靜的心。

荀彧對旁邊的荀攸說道:“公達,你看我就說了,咱們的大將軍豈是普通的庸碌之輩可以比的?他不會因為慾望而失去了理智,也不會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妄行錯事,你大可不必如此擔心。”

荀攸此刻也見識到了劉儉的理智清明,他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落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