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 作品

第九百五十二章 重組

 而且,10年前的社交媒體還沒有如今這麼繁盛,大家還是有線下相約,線下勾搭,線下成奸的情況的。

 “鎖具來了。”

 郎亨沒有順著黃強民的猜測想下去,還是寄希望於江遠。

 警員們陸陸續續拿來了好幾箱的證物。

 江遠戴上手套,隔著證物袋掃了一遍,最後還是讓眾人騰出地方來,先檢查起了鎖具。

 刑警支隊的招待所,日常接待3個專案組,哪怕是在餐廳裡,服務員都熟練的用屏風圍出一圈獨立的空間。

 江遠不能立即拆鎖,先用工具探查一番。

 首先,鎖具並未經過暴力對待,也就是說,沒有人用撬門撬鎖,或者972式防爆槍噴過它。剩下的開鎖途徑,其實也就剩下兩種了,一種是鑰匙開鎖,一種是技術性開鎖。

 大部分的技術性開鎖,就是開鎖師傅使用的招數,常見的有用鉤子開鎖的,也有用錫紙開鎖的。

 而對警方的痕跡檢驗來說,這裡也有專業的應對手段。所謂“通過典型痕跡鑑別技術性開鎖。”

 因為技術性開鎖,其實也不是什麼新發明,或者說,各種各樣的發明,早在幾十年前就玩爛了,新時代的鎖王賊王也不再是機械鎖天才了——由此推出,既有的技術性開鎖手段,就會有既有的痕跡。

 也就是“典型”、“穩定”的開鎖痕跡。

 開鎖方式是經典模式的,留下的開鎖痕跡自然就是典型的。而開鎖的訓練做的越多,開鎖的動作就越固定,留下的痕跡就越穩定。

 早些年,在入室盜竊比較昌盛的年代裡,一些嫻熟的警方痕檢專家,不僅能夠認出鎖具裡的技術性開鎖痕跡,還能根據痕跡的不同,看出本地的一些出名的賊頭的操作痕跡。

 可以說,是人怕出名豬怕壯的極好的事例了。

 現今的技術手段自然是更先進更完備的,只不過,入室類的案件少了,讓此類技術的發展反而滯後了。

 江遠仔仔細細的檢查了一遍,沉吟起來。

 “怎麼說?”郎亨看他的樣子,著急起來。

 “至少沒有用撞鎖類的方式,被開過鎖。”江遠這個答案,跟之前的專案組的痕檢判斷是相似的。

 郎亨不由嘆了口氣,道:“這樣看的話,這條路還是走不通的。”

 江遠不置可否,反反覆覆的翻看著卸下來的鎖具。要說的話,江遠是有一個Lv6級的工具痕跡鑑定的技能的,但用在這裡也不是太合適,因為現在首先需要的是找到痕跡,而不是判斷該痕跡屬於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