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之靈 作品

第111章 Chapter-112

    第112章.新的征途

    科裡曼及其擁護者被羅森和陵雨帶來的精英部隊盡數逮捕, 關入了納美星地下軍事基地的臨時監獄裡,暗無天日的密閉空間會給人的心理上造成極強的壓迫感, 科裡曼在單人監獄裡坐立不安——陵雨會不會對他用刑?會不會問他當初為何要背叛他?

    焦躁不安地在臨時佈置的監獄裡等待了整整一個小時,科裡曼終於等來了陵雨。

    陵雨換上了暗夜軍團的深藍色軍服, 合適的軍裝讓他的身材顯得挺拔修長,雖然比不上alpha的強壯,卻有一種讓人過目難忘的獨特氣質。

    記憶裡那個冷漠高傲卻極有指揮天賦的將軍,過了這麼多年似乎一點都沒有變,還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驕傲……

    陵雨表情平靜地看著科裡曼,目光裡沒有憤怒、沒有仇恨, 甚至連一絲波瀾都沒有, 如同看一個無關緊要的路人。

    科裡曼被那種目光看得無地自容,忍不住垂下頭去。

    陵雨看著面前垂著頭的男人,淡淡地道:“科裡曼,按照軍部條令, 我跟羅森無權對你動用私刑, 等返回仙王座之後,我們會把你交給軍事法庭來公開審判。”

    陵雨轉身離開,似乎懶得跟科裡曼再多說什麼。

    科裡曼張了張嘴,喉頭如同哽了一根刺。片刻後,他才抬起頭來,看著那個挺拔的背影,聲音沙啞地道:“你……你不問我……當初為什麼那麼做嗎?”

    陵雨停下腳步, 冷冷地道:“有什麼好問的?不管出於什麼理由,終歸是你背叛了我。”陵雨頓了頓,回過頭來,看著科裡曼說:“當年做出選擇的那一刻,你不是早該料到今日了嗎?”

    科裡曼:“…………”

    沒錯,他當年選擇奧古斯特那個靠山、選擇背叛陵雨的時候,早就該料到今日的結局——不是他登上軍團長的高位、從此榮耀一世,便是陵雨和羅森發現他的陰謀、讓他死無葬生之地。

    二選一的結局,早就註定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結局,還有什麼好解釋的?

    可是,距離成功就差了最後的一步!他明明已經爬到了山頂!

    科裡曼對上陵雨的目光,不甘心地道:“將軍,我……”

    陵雨擺了擺手:“別叫我將軍,我討厭背叛者,不會再給你任何改過的機會。”

    科裡曼:“…………”

    陵雨在科裡曼的注視下果斷地轉身離開。

    走過地下基地長長的走廊時,他突然想起,當年科裡曼剛剛來到暗夜軍團時還是個少年,因為相似的貧苦出身,加上身為beta的科裡曼一直很努力,陵雨對他青睞有加,就把他調到自己的身邊當了一名副官,也將自己學到的很多東西都教給了他……

    完全沒想到,就是那樣一個由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人,在關鍵時刻出賣了自己。

    陵雨知道科裡曼一直在身後看著他,卻一直沒有回頭。

    說他心狠也好,對於背叛者,他從來不會給予絲毫的寬恕!這些年所承受的苦難完全拜科裡曼所賜,陵雨只會以牙還牙,等待科裡曼的,將是首都星地下監獄裡黑暗而漫長的一生!

    ***

    陵雨回到指揮室時,羅森、德魯和伯格也在場,三人圍著會議桌坐著,似乎正在等他。

    見陵雨過來坐下,德魯便低聲開口道:“你們今天雖然成功阻止了科裡曼,抓住了軍部派來的代表,可我覺得榮耀軍團還會有奧古斯特的眼線,首都星那邊應該很快就能收到消息。”

    陵雨揚了揚嘴角,“讓他知道又如何?反正遲早要開戰不是嗎?”

    陵雨從來都是“要戰便戰、懶得跟你廢話”的果斷個性,見德魯和羅森表情複雜地看著自己,陵雨忍不住道,“到了這個時候,不跟他們正面宣戰,難道你們還想求和?”

    德魯:“……”

    你能不能有一點omega的自覺啊?你這麼彪悍不知道會嚇到alpha們嗎?

    面對這位曾經的舍友,德魯還是覺得心裡有些彆扭。

    羅森倒是早已習慣了自家omega的厲害,微笑著看了陵雨一眼,說:“沒錯,正面開戰是必須的,不過我們也該仔細部署才是。關鍵是陛下那邊完全沒有消息,我怕奧古斯特把陛下作為人質約束我們的行動。”

    陵雨點了點頭,“這的確是個麻煩,我們得儘快想辦法找到陛下。”

    羅森繼續說:“還有,奧古斯特在帝國民眾的面前演了那麼一出好戲,打著民主和自由的招牌,成立了新的政權,我們要跟他開戰總得找個合適的理由。”

    陵雨想了想說:“奧古斯特嘴上說的漂亮,自己當了臨時總統,新成立的議會半數以上都是他們奧蘭多家族的人,當大家都是瞎子嗎?不如讓西澤公開出面發表宣言,復興王族,順便提出王室復興之後的改革方案。有我們幾大軍團的支持,我相信帝國民眾都不是傻瓜。”

    伯格突然說:“順便宣佈新的abo性別相關保護條令,為omega們平反,實現真正的自由和平等。”伯格回頭看向陵雨,微微笑了笑,“我相信,只要這個條令一公佈,我們可以得到帝國大部分omega和beta的支持,這部分人才是帝國民眾的中堅力量,奧古斯特會面對相當大的輿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