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一道迷題

  “依奴婢之見,倒不如叫來九王親自問問。”

  對這個問題,三人早就討論過。

  九皇子的優勢便是從不拉攏任何大臣,沒有黨派。

  想打破舊有的,已經固定的黨派之爭,就只有一個辦法。

  引入新生力量。

  並把這股力量變成九皇子自己的力量。

  ——開恩科!用科舉考試選拔寒門學子。

  階級躍升不但會讓這些寒門學子對九皇子感激涕零。

  忠於提拔自己之人。

  還能在政務中引入新力量,真正能辦實事的力量。

  既是想好的方法,九皇子被召入含元殿,胸有成竹。

  他侃侃而談,對現在的不正之風鞭策入裡。

  朝中上下辦差要看是給誰辦的。

  不是自己這邊的人,差事就不好好辦。

  我朝需要真正辦實事的君子,而非當官只為瓜分利益的小人。

  一直以來官員來源分為兩類。

  一類蔭恩,祖上當官,子弟會有照顧,也會給個一官半職。

  另一類科考,則對參考之人的身份有嚴格要求。

  幾乎都是世家子弟參加考試。

  躍升的大門一直對普通百姓緊閉著。

  便形成了現有的固定勢力不停爭鬥。

  對寒門打開科考大門算是打破陳規,開了新河。

  皇上支著腦袋看著這個長得肖似自己的有些陌生的兒子。

  他是多麼年輕,多麼清新,像樹上新生的樹葉,閃著亮光,迎著朝陽,那樣生機勃勃。

  在這渾濁的後宮與朝堂,就是一股新鮮的風。

  那是他的親生兒子!

  他卻想不起這孩子的母親是什麼模樣了。

  看著兒子激昂的模樣,他決定指點兒子一下,“你可知打破舊令,發佈新令有多難嗎?”

  “這政令可是對我們大周有好處的,選拔人才為何要看出身?只要他能為大周建功,管他原來是做什麼的。”

  九皇子大聲說,為寒門之子開口,也是為他自己說話。

  這裡皇宮中,他自己就是皇子中的“寒門。”

  “朕沒說你這條政令不好,朕是說它難以實施。”

  九皇子不明所以。

  一條新政的實施有多困難,第二天的朝堂上他終於體會到了。

  這條方法遭到幾乎所有大臣反對。

  反對的激烈程度超出九皇子的想象。

  連他心目中的忠臣都反對這樣的科舉。

  理由不外乎,科考誰都可以參加,那士紳文人就要與泥腿子甚至商人一同上朝。

  聞所未聞,有辱斯文。

  這只是表面的理由,大家心中清楚,大開科考之門,動了大士紳的利益。

  這條政令胎死腹中。

  如此一來,九皇子很難在朝堂上快速培植自己的力量。

  他不得不重新考慮——用聯姻快速拉攏一股大勢力為自己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