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都市 作品

第332章 這是要動手了


                 和珅做事的態度向來都是說一不二,既然他已經決定要做回自己,首先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把自己的名字改回來。

  前世和珅九歲進入京城鹹安宮官學,由於自己表現極為亮眼,深得老師歡喜,當初前世的老師說自己要是將來想做大官,那就得有個漢名,如此上能親和皇帝,下能親和百姓,官運才能長久,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和珅隨即同意,老師看了他半天說他是塊璞玉可雕琢,改名為珅,自康熙以來漢文化就得到推崇,雍正官學中漢書已達十二房,清書不過三房,而漢文化當中以和字為先,當起漢名和珅!這也是當時老師對他的一種深切期望。

  和珅最終將這個名字寫在了史書當中,但卻是一個汙名,當初自己的抱負被他忘得一乾二淨,金錢和權力讓他迷失了雙眼!他沒有親和百姓,卻親和了皇帝!

  這一世,他改回自己的名字,只希望不再讓和珅二字蒙塵!

  (書寫到這裡,很多書友一提到和珅可能總喜歡將這個形象與王老師掛鉤,其實歷史中的和珅長相是極為帥氣的,要想進入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鹹安宮官學,那必須是八旗子弟中長相俊秀者或內務府子弟,而且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主要是王老師演的和珅讓人記憶猶新,所以書友們在看此書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種違和感,多說一句,封面中的和珅,比較符合小編心中這本書中的形象)。

  李建國到現在也沒有回來,不知道事情辦的怎麼樣了,不管事情順利與否,自己的事情都要向前推進!

  此時的李建國心情很是沉重,到了地方他才知道原來何和麟已經走了,到現在甚至連遺體都還沒有回到帝都!

  自己送去了十萬塊錢,法華街的院子也過戶給了駱霞,事情比和珅想象中的要順利很多,和中書並沒有阻攔過戶的事情,那筆錢他也接了下來,全程並沒有什麼磕巴,唯一浪費點時間的,就是過戶的地方,以前那裡很冷清,現在貌似人比以前多了,耽誤了一些時間!

  直到出來看著駱霞理都沒有理他就走了李建國才想明白,這不是孫子對爺爺奶奶的孝順,而是一種關係的斷絕,前面的行為像是一種斷絕關係的補償,也像是他最後一次所盡下的孝道!

  李建國很是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的老大非要在這個時候再刺激老兩口,他們剛剛失去了一個兒子,現在又要失去孫子和孫女!

  這樣的行為太過激進和狠絕,親情這個東西是拿錢可以來衡量的嗎?哪怕和麟再對不起你,在對不起小雪和你的母親,但這些又和他們老兩口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