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作品

第103章 資本手段玩轉電影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宣傳基本上是“一張海報定生死”。

  院線方在電影院門口貼出一張手繪海報,吸引觀眾進行選擇。

  然後口口相傳,擴大影響力。

  所以往往口碑越好的電影,能夠吸引的觀眾也就越多。

  頂多頂多,再加上一個試映會,邀請媒體來參加,在電影雜誌上以報道的方式進行宣傳。

  後世層出不窮的電影宣傳方式,主要是發行方承擔這個責任。

  在這個時代的港島,發行方就是院線方。

  不管賣多賣少,戲院包底制度在這裡,他們穩賺不賠。

  多花一分錢的宣傳費,就是在割院線的肉。

  所以他們怎麼可能願意出這個錢。

  也就是雷絕坤的金公主院線,一開始就取消了包底制度。

  又想著打出名聲,所以才會如此不計成本。

  再加上邵氏的先行宣傳,這種內卷,倒逼著他們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宣傳大戰當中。

  邵氏、嘉禾、新藝城。

  三家三部電影提前兩個月的時間定檔聖誕檔,直接登報向全港島宣告。

  競爭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的聖誕檔。

  光是這個噱頭,立刻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今年聖誕檔好看了,你想看哪一部?”

  “當然是程龍的《殺手壕》了。聽名字就肯定好看,而且還是好萊塢大片。”

  “我倒是想看看喜劇,這個《滑稽時代》,好像挺好看的。”

  “《滑稽時代》新藝城?聽都沒聽過。”

  “看電影還得看邵氏,今年邵氏這麼大張旗鼓,肯定是有備而來,我就想看看那部《追女仔》”

  “追女仔?全是新人演員,能好看嗎?”

  “許文強啊,這還能不好看。而且看看報紙上的那張宣傳照,全是靚女,就衝著她們就值回票價了。”

  港島一間茶館內,對於今天的報紙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

  討論最多的當然還是程龍與《殺手壕》,但是《追女仔》一開局亮出的宣傳照,也著實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尤其是在青少年學生群體和白領群體。

  很多人都發現了,在這張宣傳照有不少人都在《時尚芭莎》和《明報週刊》上出鏡過。

  又是主打喜劇愛情,所以自然更對這些人的胃口。

  畢竟是聖誕檔,論契合度,毫無疑問是《追女仔》勝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