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作品

第179章 華爾街震動,目標價1美元

  “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原因。”索羅斯將目光重新投注在這份報告上,露出笑容:“我聽說彼得林奇管理的麥哲倫基金,投資遍佈全球,而且還喜歡押注在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上,不知道他有沒有投這家‘佳寧集團’。”

  彼得林奇是投資界的天才,在大二期間,彼得林奇就曾經以每股7美元購買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後此股票就上漲到每股32.75美元,狂賺千萬美元。

  1968年彼得林奇從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畢業。

  十年之後,他建立了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70億美元,基金持有人超過40萬人,是量子基金的最大對手之一。

  所以,索羅斯很樂得看笑話。

  此時,在華爾街,這份調研報告已經傳遍了。

  華爾街雖然最知名還是以五大投行為主,但是除了這些巨頭外,還有七百多家證券公司。

  而投資港島的證券公司,沒有五十家,也有三十家。

  佳寧集團作為港島市值前三的集團,他們怎麼可能不會投資。

  而這份報告一出來,立刻引起了這些證券行的警覺。

  仔細查過之後才知道,他們所持有的股票,竟然在幾天前已經被一家叫做“渾水證券”的公司給借走了。

  證券經理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刻想到。

  “做空,絕對是要做空。”

  一切都計劃好了,環環相扣。

  而且看這架勢,佳寧集團根本沒有挽救的可能。

  那到時候這些股票還回來,不全都成了廢紙?

  想到這裡,這些持有佳寧集團的股票經理人,腦子裡都嗡的一聲。

  完了,他們的職業生涯完了。

  在華爾街,這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地方,尤其講究叢林法則。

  資本根本就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快,快把我們的股票都賣出去,通知總部讓他們馬上行動。”

  大馬投資發展證券行,職員不斷奔走,接通電話或者打出電話。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儘快將華爾街這邊的消息傳遞到大馬吉隆坡。

  他們是屬於大馬政府銀行的投資部門,主要就是負責拿著銀行的錢,在華爾街這個金融市場進行投資賺取利潤。

  港島的裕民銀行是大馬政府銀行設立在港島的二級銀行機構,他們這個大馬投資發展證券行同樣兼顧著這個業務。

  他們手上雖然沒有持有佳寧集團的股票,但是心中卻很清楚,大馬政府銀行總共貸出去了30億港幣給佳寧集團,而且手中還握有大量的佳寧集團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