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作品

第204章 下南洋的海外遊子


                 南洋,這一詞彙源自清朝末年。

  它有兩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江蘇以南地區稱為南洋,建立南洋水師。

  以北稱為北洋,建立北洋水師。

  後袁世凱勢力大多出身北洋。

  不過這一詞彙後來也被引申為,南海以南的國家稱為南洋,也就是如今的東南亞地區。

  東海以東稱為東洋,也就是日本地區。

  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

  這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稱呼。

  下南洋,一直是沿海地區的熱詞。

  不過如果還要向前追溯,南洋華人最先是從明朝時期就開始向南方諸島遷徙的。

  算下來,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

  人口遷徙數以百萬千萬計。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離開自己的家鄉?

  原因有很多,無非就是戰亂、天災人禍、恩怨仇殺,不甘命運,但總結下來無非就兩個字“活著”。

  中國人是最勤勞的民族,哪怕是到了異國他鄉,仍然如此。

  來到南洋之後,華人們開墾土地,經商致富,依靠著自己的雙手與頭腦,逐漸積累了財富,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華人的勤奮與土人的懶惰與殖民者的殘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於是,華人手中的財富,自然而然引起了強敵的環伺。

  殖民者,土人,一遍又一遍。

  南洋華人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被一遍又一遍屠戮著。

  原因嘛,無非就是沒有靠山,是無根的浮萍。

  南洋華人也並不是沒有想過自救,想過尋找靠山。

  他們向當時的清政府上表,他們抱團取暖成立華人組成的國家蘭芳國,他們捐錢捐物支持革命。

  可是,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

  甚至於,因為民國的腐朽與對他們的傷害。

  對於這塊稱之為故鄉的土地,已經有些敬而遠之了。

  不過有人敬而遠之,但是依然有人仍然對這片土地,充滿熱忱。

  謝國明就是這樣的愛國華人,他今年42歲,出生在曼谷。

  但是他的小時候是在汕頭度過的,之後又在港島讀完高中。

  所以,他雖然出生在曼谷,是個暹羅華人,但是骨子裡仍然認為自己就是個中國人。

  1979年國內改革開放,謝國明曾經就受邀前往內地,與李家城霍正英等人在城門樓觀禮。

  今天,他又準備啟程前往內地。

  依照慣例,在出發前,他來到了父親的房間,向他告別。

  謝國明雖然是正大集團的當家家主,但是他的父親謝易初才是正大集團的第一代開創者。

  所以很多重大事情,他都會請示一下自己的父親。

  “你來了。”謝易初打完了一套太極拳之後,看著站在不遠處的謝國明笑道:“我算時間,你也應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