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作品

第214章 一條大河波浪寬


                 港島新華社分社雖然是一個新聞機構,但是在此時它承擔的職能卻是相當於後世的中聯辦。

  甚至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是中聯辦的前身。

  主要職責是聯繫並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港島的中資機構。

  促進港島與內地之間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聯繫港島社會各界人士,增進內地與港島之間的交往。

  反映港島居民對內地的意見等等。

  所以,燕京方面一接到劉建華的電話,立刻給予了重視。

  甚至引發了一些震動。

  不過港島電視臺進入內地採訪拍攝,這在此前從來就沒有過的先例。

  沒有人敢做這個決定。

  層層上報之後,這個電話來到了陳公的手上。

  他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予以了批示,誠邀tvB入粵進行採訪。

  並且通過了拍攝長江這個題材紀錄片的申請。

  日本人都可以與央視進行合作拍攝紀錄片,為什麼要阻止港澳同胞?

  而且金雍遊記在港島以及內地引發的積極風向,讓很多人都看到了輿論的重要性。

  這個時候,就更應該做好宣傳工作。

  內地雖然現在很窮,遠遠比不上港島的繁華。

  但是就算是這樣,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不應該遮遮掩掩,要吸引海外華人來內地投資,就應該大大方方敞開門,讓港人,讓南洋華人,看到內地的發展,看到燕京對於改革開放的決心。

  這條批示,從上級下傳到各個機構,立刻引起了重視。

  而劉建華不但將邵維鼎提出的申請彙報給了燕京方面,甚至於將《亞洲好聲音》引發的收視率狂潮,非常可樂在亞洲市場對可口可樂發起的大反攻等等,全都彙報了過去。

  燕京方面,已經有人將“邵毅府”以及“金雍”兩個人的名字,提到了與“鮑玉港”“霍正英”“謝國明”等人同等的批次。

  此時的廣州。

  金雍匍匐於案寫著昨天的見聞。

  火車恐龍扛狼的聲音,如同一首交響曲,非但沒有打擾到金雍的寫作,反而更加讓他的心情激動澎湃。

  他這些天在廣東的見聞,幾乎顛覆了他對於內地的印象。

  他如是寫道:

  【1979年2月,760萬知青返回了他們出發的城市,這些年輕人普遍沒有超過三十歲,是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年紀。他們創作出了一種名為‘傷痕文學’的題材,我讀過幾本,很有趣。而除了在文學上有所作為,他們也成為了內地經濟改革上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