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島,家大業大 作品

第274章 冷酷無情才是資本的本質


                 普遍認為,全球範圍內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製造業遷移。

  第一次在20世紀初,英國將部分“過剩產能”向美國轉移。

  造就美國在一戰二戰時期,快速崛起。

  依靠著產業和技術的強大競爭力,美國製造業在1920年完全站上毫無爭議的世界之巔。

  在這個時期,最大的創造力,即是福特汽車大範圍使用的流水線生產。

  第二次製造業遷移,發生在二戰後。

  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德國這些戰敗國轉移。

  當時冷戰初現端倪,五十年代又大打亞洲戰略。

  德國和日本的地位被無限抬升。

  美國在執行復興歐洲、日本的產業規劃中,本打算讓德國和日本優先發展鋼鐵、紡織輕工等傳統產業。

  以此成為美國的絕對附庸。

  但是,德日兩國不願接受這個產業安排,如果被動接受低端製造業的轉移,在未來工業競爭中他們將永遠跑輸美國。

  所以,德國和日本不僅重點發展了汽車、機械、電子等高價值出口產業,更重要的是,以高效完備的國家工業協作體系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

  這也就有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日本和德國的全面復興。

  以此,迎來了第三次產業轉移。

  在20世紀60至70年代,日本、德國向亞洲“四小龍”和部分拉美國家轉移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

  這是港島、灣島、韓國、星加坡崛起的背景板。

  博薩克集團作為法國最大的紡織生產集團,根本無法和大勢相抗衡。

  在1978年的時候就因為成本壓力太大導致破產,隨後被維若特集團收購。

  但是也僅僅是維繫了三年的時間,現如今維諾特集團又破產了。

  而這,正是邵維鼎看準的機會。

  現如今,已然迎來了第四次產業轉移。

  邵維鼎很清楚。

  中國,將以全供應鏈,全配套設施的龐大工業體系實力,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

  背靠內地,手握鉅額資金。

  歐洲一片狼藉。

  再也沒有像如今這個時代這般,擁有輕易買下歐洲的奢侈品牌的機會了。

  大雨滂沱,邵維鼎從勞斯萊斯幻影中走出,保鏢提著一把黑傘為他遮住了天上的大雨。

  抬起頭,邵維鼎看著marcelBoussac(博薩特)這一行標識。

  潘迪聲也從後面一輛車鑽了出來,說道:“鼎少,人已經聯繫好了,馬上出來接我們。”

  他去年來了一趟歐洲,也並不是全然沒有收穫。

  至少一些人脈被他積攢下了。

  尤其是紡織業服裝業的人脈。

  很快,大樓內便走出一行人。

  急匆匆的跑來。

  看到邵維鼎這張亞裔面孔,他們非但沒有輕視,反而更加恭敬了起來。

  “您就是邵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