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霞雨 作品

第十四章 重立憲運動與廢棄區遭遇戰

 老實說,在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朱鴻玲根本沒反應過來,因為這幾天在船上他們吃的都是一些乾糧和魚鮮,她不明白洛簫霞是怎麼得出她們不喜甜食的結論的。

 順便插一嘴,原本皇室遊輪是不可能沒有美味佳餚的,但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原本是打算在不列顛採買的,這不是提前起航了嘛……

 書歸正傳,洛簫霞可沒去管朱鴻玲,她順著這個話題繼續說道:“其實說來也巧,咱們其實有很多共同點,比如說在口味上喜鹹嗜辣……”

 聽到這兒朱鴻玲才算是反應過來了,別的不說,這些天“遠南號”上肯定是半個子的辣椒都沒有,不過朱鴻玲並不打算再去問初見那天她就問過兩次的問題,畢竟就算是問了大抵也是得不到答案的。

 不過說起來洛簫影好哪一口她不知道,但前世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川渝人,她無法否認洛簫霞的說法。

 朱鴻玲的思緒順著這個方向延續下去,沒有什麼意外地就聯想到了一種煮一鍋紅油,然後什麼都可以涮的吃法,便不自覺地嚥了一口唾沫……

 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鴻玲打住了這個話題,“其實國內的形式大體上就是一團亂麻,根據這些年我在不列顛打聽到的零零碎碎的事情,再加上剛剛和封總督的談話,我也還算是勉強拼湊出了眼下的局勢……”

 ……

 要說清楚這其中的彎彎繞繞的話,始於公元1833年的明帝國重立憲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而這裡呢要首先澄清一個誤會,那就是這次重立憲運動並非字面意義上的第二次立憲運動,它甚至並不是一次立憲運動。

 事實上早在當年國姓公突襲登陸順天府取得成功,並逼迫清帝國第一次簽訂停戰協議之後,明帝國就趁著這個空隙完成了立憲,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立憲帝國,並且擁有成文的帝國憲法。

 說實話,這是一部充分考慮了到了明帝國國情的憲法,充分到將“帝國憲法因根據帝國國情進行適當調整”寫進了憲法本身。

 從哪之後,明帝國就一直是一個立憲帝國,但問題出就出在當時離工業革命還尚有一個世紀,資產階級實力相當薄弱,而無產階級就更不用說了。

 於是乎在那位大智若愚的國姓爺去世之後沒多久,“皇權高於一切”就被寫入了帝國憲法,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因為這的確符合當時明帝國的國情。

 但這不意味這那次轟轟烈烈的立憲運動沒有意義,從形式上,不論是內閣還是大朝會,與會的臣僚都得到了坐下,且和皇帝坐在同一高度的權利,並在全國範圍內廢除了跪拜等有傷人格尊嚴的禮儀。

 而在本質上,這次立憲運動完成了一次思想啟蒙,大規模掃盲,新式學堂開始興起,科學和民主的思想相繼被提了出來。

 當然,這一股逆潮很快便被淹沒在了歷史的大潮之中,事到如今,也就只剩下了一點點微不可查的漣漪……

 說回重立憲運動,它本質上是一次改憲運動,其根本是在工業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背景下,資產階級快速崛起,並渴望自己有一定的政治話語權。

 原本其實一切都相當順利,以皇帝朱伯溱為首的帝國憲政黨代表了大部分資本家的利益,而以太后柯明瑤為首的保皇救國黨則代表舊官僚貴族的利益。

 二者基本已經達成妥協,乃是保皇救國會讓出一部分利益與權力,帝國憲政黨則承認前者的一部分特權,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明帝國將華麗地轉變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立憲帝國。

 但這不是出了點意外嘛……

 坊間傳聞,有一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蠱惑了皇后,而後者也給皇帝吹了一陣時間的枕旁風,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朱伯溱居然重提起了鄭家先祖留下殘碑上所銘刻的三民主義,乃是“民主”、“民生”與“民權”。

 同一時間,民間也開始蠢蠢欲動,甚至已經出現了小規模但有組織的罷工罷市和罷學。

 對此,保皇救國黨的反應是相當迅速且果斷的,其勢力下的五軍都護府除了鄭氏水師之外集體“請願”。

 也不知道朱伯溱有沒有預料到這麼一搞會搞出一次逼宮,反正之後他是選擇了妥協,高舉三民主義大旗的封伯均被流放,皇后寧金雲也被“打入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