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水不回 作品

第 56 章 江南和趙瑞先去醫...

 江南和趙瑞先去醫院看傷,趙瑞胳膊上的傷口更深一些,可能洗澡、擦洗太頻繁,傷口沾了水,有點發炎的跡象,背上可怕的青紫反而沒大礙,沒傷到骨頭和內臟,大夫給開了消炎藥和藥酒。

 江南現在醫院給趙瑞揉了藥酒,兩人才去吃飯。

 飯後,趙瑞送江南迴學校,兩人說起那口紅皮箱,趙瑞問,“我給你送到宿舍,還是帶到新房子裡去?”

 江南別過臉目視前方,“除了新學期開學,生活老師不讓任何男同志進女生宿舍樓。”

 那口箱子本身就重,更別說裡面裝滿東西,她現在腰痠腿軟的情況,自個兒可提不上三樓。

 趙瑞瞬間會意,眼角帶笑,情不自禁靠近江南。

 江南感覺到身邊的熱意,只道,“離遠點兒,小心人把你當流氓抓起來。”

 嘴上這樣說,走路的姿勢和路線卻是保持原樣,沒閃沒避,任由兩人間的縫隙越來越小。

 趙瑞湊近她道,“我跟我媳婦兒挨著走,別人管不著。”

 江南笑著“哼”了一聲,“拿不出結婚證,你看人信不信。”

 過幾年嚴打,人家管你是不是對象,像他倆剛剛在招待所做那事兒,如果被人發現了,只要提供不了結婚證,趙瑞就得進去。

 兩人一路插科打諢,直到靠近學校,趙瑞才稍稍和江南保持了距離,擔心江南被人舉報,影響學業。

 趙瑞看著江南進了宿舍樓,在原地等了好幾分鐘,才轉身離開。

 江南心情不錯地回到宿舍,但宿舍裡氣氛卻不太好。

 蘇丹不在,阮如安氣鼓鼓地瞪瞪楊玲,又瞪瞪徐馨馨,時不時摔摔東西,但二人跟江南打過招呼後,各做各的事兒,根本不理她。

 江南用眼神問吳慧,這是又怎麼了?

 吳慧無奈地搖搖頭後,戲謔地低聲問她,“開心了?”

 下午,那兩位同學一臉曖.昧地通知她們,江南和一個男同志出去了,吳慧三人就知道是她對象來了,費了好大勁兒,才打發了那兩位八卦的女同學。

 江南坦誠地點頭,臉上笑意更深,是啊,聊解相思自然是開心的。

 卻見徐馨馨突然從床上伸出頭,好奇問她們,“開心什麼?”

 吳慧被問得身體一僵,暗惱聲音不夠小,叫“小朋友”聽見了。

 江南笑了笑,從包裡拿出匯款單,揚了揚,“我的稿費到了。”

 “多少錢啊就值得‘開心’?”又聽阮如安不甘示弱地睨了一眼徐馨馨後道。

 江南可不管兩人的交鋒,只笑道,“不算多,但後天可以請你們開洋葷。”

 本來也要介紹趙瑞給她們認識的,正好一起慶祝了。

 阮如安一時語塞,能吃西餐,那應該不算少。

 “啊啊啊,江姐萬歲!”徐馨馨舉手歡呼。

 吳慧擔心會不會太費錢,於是低頭看了一眼江南的匯款單,頓時驚訝,“這麼多?”

 她倒是注意到了江南這段時間一直在寫作,但江南這回沒請她幫忙看,她也就沒多

 問,沒想到江南無聲無息把稿投了,稿費也到手了。()?()

 “你這是寫了多少!”吳慧又驚又嘆。()?()

 即使江南的千字稿費提升,也需要靠字數支撐才能一口氣掙八百多。()?()

 江南笑回道,“四十萬。”

 ?繁華水不回的作品《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幹了》??,域名[(.)]???%?%??

 ()?()

 她拿的是最低檔的稿費,千字二元。

 阮如安實在好奇稿費金額,但又刺了江南,不好過去看,只幽怨地瞪著江南,期待江南主動告訴她。

 只江南自動忽略了這矯情的新舍友。

 那頭,楊玲聽說江南校外投稿成功,意外問她為什麼不將小說投到她們的報紙上。

 江南無奈解釋道,“篇幅太長了。”

 《狂瞽》一學期才能出八期報紙,即使每期連載一萬字,也需要四十多期,這得連載到哪個年月去,同學們追文不爽不說,佔用版面多,會讓許多同學失去機會。

 而且她的新小說,要說文筆,有的,畢竟江南也在中文系上了一年學,但是沒有過多修飾,純是通俗白話,更注重情節發展,並不適合發表在校園內。

 楊玲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

 次日,早課後,兩人往辦公室去,楊玲遺憾同莫敏說起江南小說的事兒。

 莫敏沉默片刻後,嘆息道,“咱們好像不止是超越了校園報,在某些方面更朝著校園報靠攏了。”

 比如選稿,雖然她們的報紙內容更多樣化,能容納的思想更多,但版面有限,隨著投稿數量越來越多,她們開始像曾經的校園報一般優中選優,導致大批優秀稿件流失,實在令人惋惜。

 江南聽了,低頭看了會兒手上的稿件,忽然提議道,“咱們再做一份文學雜誌吧。”

 “啊?”莫敏和楊玲

驚訝。

 “同學們的優秀稿件這麼多,不能讓人看到,不是可惜了嗎?”江南笑道。

 “可咱們忙不過來……”莫敏猶豫,又道,“招人嗎?”

 楊玲沉思,“是該招新人了。”

 莫敏學姐大三,她和江南也大二了,如果《狂瞽》想要長久傳承下去,必須要培訓接班人了。

 說到這個話題,三人靜默了會兒,感慨時光飛逝,又不捨她們的心血。

 江南首先出聲道,“既然話都到這兒,咱們開個小會,探討一下《狂瞽》的未來吧。”

 莫敏和楊玲自然同意,將面前的稿件收了收,拿出了各自的筆記本。

 只聽江南道,“其實,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狂瞽》做大。”

 “畢巖峰的生意越做越大,租書和賣磁帶就夠他忙活了,如今《狂瞽》分銷各大高校,他都是請的沒工作的返城知青,

 咱們要隨時做好有一天他看不上賣報掙的這幾塊錢差價,不再做我們的“分銷商”的準備,即使再找其他合作人,也可能會出現相同的情況;

 《雅意》那邊也是,現今社會正在經歷劇變,雖然幾年內,只要咱們精準把握方向,他們離不了《狂瞽》,但一旦科技進步、人員開始自由流動,信息暢通後,f大的校園生活人盡皆知,咱們的專欄對於他們就形

 同雞肋,

 如果合作終止,

 《狂瞽》的稿費發放就成了問題。

 咱們亟需考慮的一個問題是,